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重到進公院》是北宋名相寇準的作品之一。

寇準擔任巴東縣縣令[1]時,巴東縣比較貧窮落後。在他之前的官員都謊報收成來提升政績,寇準沒有這樣做。他體察百姓疾苦,上書申請減免賦稅。除此之外,寇準還經常用自己微薄的俸祿接濟百姓,傳授給他們先進的生產技術,最終帶領他們脫貧。宋太宗想修建一座宮殿,便召寇準等幾位大臣殿上商議此事。其餘幾位大臣心知宋太祖已打定主意,不敢提出反對意見。寇準卻立即表明自己的反對態度,向宋太祖列舉了沉迷享樂、大肆修建宮殿滅國的例子,請求其勿走商紂王、秦始皇等亡國之路。宋太祖最終放棄修建宮殿。故寇準以敢言聞名,頗受宋太祖和宋太宗重視,宋太宗曾說:「朕得寇準,猶文皇之得魏徵也。」

重到進公院

目錄

作者簡介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詩人。 太平興國五年(980年)進士,授大理評事及知巴東、成安二縣。為人剛直,因多次直諫,漸被太宗重用,三十二歲時拜樞密副使,旋即升任參知政事。真宗即位後,先後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職,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1004年),與參知政事畢士安一同出任宰相(同平章事)。當年冬天,契丹(遼國)南下犯宋,包圍了澶洲等河北地區,朝野震驚;寇凖反對南遷,力主真宗親征,從而穩定了軍心,使宋遼雙方訂立「澶淵之盟」。景德三年(1006年),因王欽若等人排擠,辭去相位。天禧元年(1017年)又恢復宰相職務。後因參與宮廷權力鬥爭,被丁謂等人排擠,數被貶謫,終雷州司戶參軍。天聖元年 (1023年),病逝於雷州。

寇凖在文學創作上也有較大成就。他從小就非常聰明,七歲時隨父登華山就留下了「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俯首白雲低」的詩句。寇凖與宋初山林詩人潘閬、魏野[2]﹑「九僧」等為友,詩風近似,也被列入晚唐派。其五律如《冬夜旅思》之類,情思淒婉,很有賈島詩的風味。他的七言絕句意新語工,最有韻味,如「蕭蕭遠樹疏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書河上亭壁》),「日暮長廊聞燕語,輕寒微雨麥秋時」(《夏日》)等,情景交融,清麗深婉,都是值得玩索的佳作。他不是詞家,但偶有所作,也頗可讀。

視頻

重到進公院 相關視頻

解密紀實:歷史上的宋朝名人:寇準
公元1004年,北宋名臣寇準用計脅迫宋真宗御駕親征

參考文獻

  1. 揭秘:古代的縣令和知縣有什麼區別嗎?,趣歷史,2020-09-10
  2. 魏野研究,中國作家網,2020-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