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石板坡長江大橋複線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重慶石板坡長江大橋複線橋北端位於重慶市渝中區,南端位於南岸區。新橋與舊橋平行,相隔25米。新橋為7跨箱梁橋,全長1103.5米,主跨330米,寬19米。
技術參數
石板坡長江大橋作為重慶主城區城市幹道組成部分,交通流量非常大,截止2008年,已經通過汽車超過30億輛次,是中國車流量最大的大型跨江橋樑。該橋原有設計日交通流量為2萬輛,但實際日交通流量已達8萬輛,必須擴大通行能力。拓寬方案最終確定在原橋上遊方向新建一座連續剛構橋,即石板坡長江大橋複線橋,設計日通行能力8萬輛,於2003年12月正式動工,2006年8月28日竣工通車[1]。該橋主跨達到330米,成為當時世界第一跨徑梁橋。
橋樑結構
重慶石板坡長江大橋複線橋耗資4.28億元,,採用連續剛構連續梁混合梁結構。 其中,5號和7號橋墩的跨度達到了330米,成為了當時世界第一跨徑梁橋[2]。 重慶長江大橋複線橋與重慶長江大橋相距僅5米,由於兩橋相距很近,出於美觀考慮,新橋的總體造型與老橋一致,均為連續鋼構。新老二橋並排而立,複線橋也設計為7個橋墩。後經過航道專家的論證,考慮到三峽的通航能力,萬噸級船舶難以通過,會產生「巷道效應」,不得不將主跨之間的6號橋墩去掉。這樣一來,5號和7號橋墩的跨度就達到330米,在同類結構橋樑中,如此跨度還是首次。
由於重慶長江大橋複線橋與重慶長江大橋相距「親密」,構成了雙橋過江的奇特景色,兩座橋樑也被親切地稱為「姊妹橋」。
主要特點
主要技術特點和創新點
(1)為解決預應力大跨連續剛構因恆載應力過高而難以提高跨越能力的難題,在330m主跨中間創造性的採用108m鋼箱梁(由兩端各有2.5m鋼-混凝土結合段,中間103m鋼箱梁組成),有效的解決了混凝土梁自重過大的問題,鋼-混凝土組合連續剛構方案不但有效降低了自重,增強了連續剛構的跨越能力,也使施工的風險減少,同時大大加快了施工速度;
(2)在梁橋上首次採用鋼-混凝土接頭;該接頭位於正、負彎矩交替作用區,通過巧妙地設計使在較短的距離內實現了鋼箱梁到混凝土梁力的平順傳遞;並製作1:1.5的接頭模型,進行靜力和疲勞性能的試驗研究,確認構造的合理及結構的安全性;
(3)在主跨採用可調可換的體外索體系作為結構措施,可解決以往一些橋在使用一段時間後下撓過大、裂縫較多的問題;
(4)為減輕自重荷載,在其橋面鋪裝設計上首次取消了國內慣用的調平層,僅設置7.5cm的瀝青鋪裝。
(5)在國內首次採用鋼箱梁整體自浮方式運輸,從製造地武漢要通過葛洲壩和三峽大壩,通過船隊的不同組合和周密策劃,順利運抵重慶;
本橋鋼箱梁長103m、寬19m、重1400t,在橋位處鋼箱梁作業區位於川江主航道,水流深度快,鋼箱梁需水平旋轉90o並與水流方向垂直,其旋轉、定位施工技術均為國內首次。實施了旋轉抬頭、平行上升、再恢復水平的鋼箱梁吊裝出水方案,消除了平行出水增加的數值較大的吸附力,保證了主體結構的安全。該方法在全國首次採用。
(6)吊裝設備設在111m懸臂上,1400t鋼箱梁在柔性支撐上動態吊裝,其空間幾何狀態精度控制十分困難,本橋吊裝系統可進行精度達0.5mm的縱、橫、豎三向位移調整。
視頻
重慶石板坡長江大橋複線橋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中國橋 新標杆 ,河北新聞網
- ↑ 石板坡長江大橋複線改建――神奇第一跨(圖) ,中國公路網,2009-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