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重陽大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重陽大橋

圖片來自自由時報

重陽大橋是一座位於中華民國臺灣河川淡水河橋樑,為台北盆地內重要的聯絡通道之一、市道103甲線路段,連接三重至陽明山地區(士林北投)。

特色

全橋以新北市三重區集賢路為起點,跨越淡水河河道後,連接至臺北市士林區中正路,並有匝道銜接至百齡橋頭,另於三重區自強路五段設有臺北市入口匝道,是往來三重地區與士林、北投的最近通道。主橋全長905公尺、寬20至40公尺,設有4線快車道,2線慢車道與人行道,完工當時為台灣最大跨徑斜張橋,亦為首座鋼結構斜張橋。

簡介

三重市以前稱為三重埔,「埔」是平原的意思,由淡水河沖積而成的沙洲平原。

在清朝時代,臺北盆地對外連繫,都是依賴淡水河和淡水河支流所形成的水運系統,當時從大陸來的大帆船可直達新莊的「頭前埔」,頭前是一重的意思,接著有「二重埔」、「三重埔」…。「三重埔」則有第三段沙洲的意思。

後來因為淡水河淤積,河床漸高,船隻航行不方便,開發的重心,就轉到下游的二重埔和三重埔地區。

由於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三重地區逐漸繁榮,造成三重地區對陸路交通之需求,為了破除淡水河對地域之限制,因而在淡水河上興建了數座與台北市連繫之橋樑。

重陽橋是聯絡三重、蘆洲與台北市的重要橋樑,是三重市、蘆洲、五股一帶進出台北市士林、北投、陽明山的捷徑。

重陽橋於民國七十五年四月廿二日興建,完工於民國七十九年十二月,民國八十年元月通車,全長905公尺,寬20至40公尺。

台北市端引橋銜接百齡橋;三重市端引橋有兩處,一為35公尺寬的計畫道路部份,自堤防往蘆洲方向,連接集賢路。一為自堤防連接至自強路仁義街口。

這座橋樑耗費新台幣十九億餘元,主橋塔高七十二公尺,原來為橘紅色,在民國九十二年改漆為銀白色。

重陽橋通車12年後,因為原有油漆已經剝落,民國92年10月17日,台北縣政府補助新台幣二千萬元,全面油漆和加裝複金屬燈和納氣燈,粉刷重整後,主橋塔改成銀白色,配上夜晚光雕的效果,重陽大橋煥然一新,淡水河倒影出橘黃色與白色的燈光,相當漂亮。[1]

歷史

  • 1986年4月22日,開始動工興建。
  • 1990年12月完工。
  • 1991年1月通車,同時徵收過路費。收費標準為大型車20元、小型車10元。
  • 1993年11月1日起停止徵收過路費,同時拆除橋上收費站

結構

重陽橋是一座3跨雙塔複合式斜張橋,2座H型RC橋塔高72公尺,搭配對稱扇形9根雙索面斜拉索,以拉住鋼構造橋面系統,斜拉索套管是鋁合金,橋塔原為橘色,後改漆為白色,於2017年改為米黃色。

重陽橋機車道問題

重陽橋機車引道在台北市端無論上下橋皆須經過一個大迴轉髮夾彎,該彎設計原是為減少坡度卻適得其反,限速不斷下修至15公里/小時但機車事故數字仍居高不下,更被民眾諷為騎士殺手。2018年3月4日新設機車引道通車,新設機車引道之通行寬度由3公尺增加至4公尺,轉彎半徑由6.5公尺加大為25公尺,速限由15公里/小時提高至25公里/小時,總經費2億5000萬餘元。[2]

相鄰道路

淡水河主要橋樑
西行道路 淡水河 東行道路
縣道集賢路
自強路五段
三重區
重陽大橋

新北市    台北市
中正路
24px百齡橋
24px重慶北路四段
環河北路三段
士林區

影片

重陽大橋正式通車前影片(1990)


參考文獻

  1.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8/whes/main/oursite.html 重陽橋的誕生],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
  2. 重陽橋新設機車引道將於107年3月4日通車.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2018-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