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井鎮塘東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金井鎮塘東村隸屬福建省晉江市金井鎮一個行政村,也是革命老區基點村,位於圍頭半島的西南隅,地理坐標東經118.6°,北緯24.5°,東連陸、西臨海,倚山望洋,景色秀麗,隔海距金門島15公里,北距金井鎮4.5公里,海陸交通十分便利。占地面積3.5平方公里,轄6個自然村,其中有塘東、下寮、寮頭、西安、後埭、山柄,一個工業區,設14個村民小組,截止2008年,全村人口4679人,986戶,村中姓氏有蔡、吳、謝、王、許、粘。蘇有朋導演的處女作《左耳》於9月3日、8日在塘東村取景。[1]

中文名稱:塘東村

下轄地區:塘東、下寮、寮頭

方 言:閩南語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東蔡家廟、玉帶灘、西資岩

機 場:晉江國際機場

火車站:晉江站

車牌代碼:閩C

村情概況

塘東村隸屬福建省晉江市金井鎮一個行政村,位於圍頭半島的西南隅,地理坐標東經118.6°,北緯24.5°,東連陸、西臨海,倚山望洋,景色秀麗,隔海距金門島15公里。

南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年)塘東村始祖,以「我居塘之東」而名「我東」即我東公,我東公初居伏獅,即東井後遷於前踞「伏獅」後屏寶蓋的池塘之東繁衍拓展,故稱為塘東。雅稱錦東。

歷史沿革

明、清屬十四都,民國33年(1944年)屬金井鎮塘東保,建國後1956年屬金井區塘東鄉,1961年屬金井公社塘東大隊,1984年改稱金井鎮塘東村委會。

基礎設施

村中設有老人活動健身設施,文化活動中心,設九年義務制學校一所(錦東華僑學校),下屬單位有老人協會、計生協會、治安大隊、文化活動中心、校友會、慈善會、旅外「三會」。

氣候與經濟

年均氣溫20至23攝氏度,屬亞熱帶氣候,村中發展淺海養殖,有牡蠣、紫菜、海帶,企業有紡織、服裝、製衣、鑄造、織造等企業。

名勝古蹟

東蔡家廟——塘東村早有的蔡氏祖祠,興建年代難以考查,原祖祠(下祠,也稱大宗祠)大門懸有門額「東蔡家廟」。而據早期規定,須有鄉人中式進士,祖祠可稱為家廟。明代鄉賢忠憲大夫、長沙知府蔡纘,系嘉靖辛丑(1541年)年中進士,授文林郎,於嘉靖戊申(1548年)創纂本宗族譜。估計宗祠建在這個年代,初建時的規模不詳,後經幾次翻修,更難稽其原貌。至清代末年,鄉族某人居祠內,舉炊不慎,釀成火災,全祠夷為廢墟。

民國元年(1912年)重建,族人多次修葺,悉心經營,每年春冬兩次進行祭祀。由於年久失修,後於1985年由海外僑親集資重建,翌年落成。其結構高度、畫棟雕梁、對聯匾額、木石雕刻、神龕香案等。盡皆保持原貌:惟屋頂改蓋綠瓦,更加燦爛奪目。脊高二丈三尺九寸,寬二丈三尺六寸:屋蓋依急斜度而築,史稱「塘東高」,實為晉江宗祠第一高也。原厝形如頂落,據傳當時因客觀原因,東西兩廂和下落沒有基建,所以規模不大。

原祖祠內兩壁畫有「忠孝廉節」四大字,據傳是仿南宗理學家朱熹的筆跡。祠內梁、牆懸有匾額25方:「祖孫進士」、「國師」、「都督」、「良二千石」、「進士」、「父子拔元」、「兄弟恩元」、「兄弟廷選」、「選魁」、「選元」、「定遠將軍」、「文魁」、「別駕」、「忠臣」、「都閫」、「孝廉方正」、「孝子」、「筠節森霜」、「期頤溢算」、「壽頤」、「今之仲建」、「重藨鷹揚」、「賢節楷模」等。另有一部分懸於蔡氏家廟,有科舉中式,朝廷封贈等。於此可見吾鄉先代名人之多。

東蔡家廟

蔡氏家廟,一稱新祠堂,始建地清同治年間,民國初重修,面積大於東蔡家廟。祠內中間左右有天井五口,為晉南祠堂之特色。原祠頂懸掛匾額「端明殿大學士」,「國師」「都督」「祖孫進士」「良二千石」等;大門口左右立下馬石一對,大埕豎旗杆六杆,至三四十年代尚存3杆。石埕圈以重返家窗圍牆,南北大門通道;因年久破舊,由華僑親集資重建,1994年落成,規模照舊,雕刻裝飾更加精緻顯目。

南邊建有逸園一所,其寬一六尺五寸,深八丈七尺;門上書「思源」二字,示知子孫後代不忘根基祖德服園內置憩亭、石椅、石棹,可供小憩乘涼之用。鄉賢炳焜為之命名曰:養心亭、寧靜閣,撰聯刻於柱上;養心亭聯曰:園雖小局仍覺天空地闊;事不求全自然氣靜神怡;春秋多佳日靜樂古今事,園小無俗情放懷天地間。寧靜閣聯曰:寧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勤勞則不匱敏則有功;世事讓三分天空地闊,心田留一點子種孫耕。

視頻

央視節目《記住鄉愁》:晉江塘東村 一泓清泉解鄉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