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門蔡厝古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金門蔡厝古道
圖片來自金門觀光旅遊網


蔡厝古道為金門太武山登山路線之一,起點位於「蔡厝一條街」底端,途經元履湖與元碑,最終銜接太武山步道,抵達位於山頂旁的「毋忘在莒」石碑。

此路歷史悠久,是從蔡厝走到山外的捷徑,有一說是早年先民會肩挑鹽巴與豆腐,經此道至太武山另一頭進行買賣,因此又有「鹽道」與「豆腐古道」之稱,可說是與常民生活息息相關的一條歷史古徑。以天然岩舖設而成的蔡厝古道,在上坡路段擁有頗多階級,當地人將之稱為「百二階」。

步道上的元碑是非常重要的歷史遺跡,是金門曾經存在鹽場的有力證據。元朝時期,鹽是由官府設局販賣,金門設有浯洲鹽場,編有司令等管理職員,並雇用民丁鈔煎鹽;官方興建倉儲囤鹽,分召商運且按歲收鹽稅。元碑的完整稱呼為「元浯洲場築寨砌路碑」,是為了紀念忠翊校尉浯洲場鹽司令陳元澤募款建築山寨和石路,以防範賊寇滋擾,提升商旅通行之保障。

如今走在蔡厝古道上,已經難以想像早年運鹽的艱辛與危險,取而代之的,則是探古尋幽的悠然。豐富的動植物與特殊的地質景觀,甚至是沿途的碉堡與軍事設施,都是走訪蔡厝古道不可錯過的記憶。


基本資料

所在縣市: 金門縣金湖鎮

金門蔡厝古道
圖片來自痞客邦

里程: 單程1.75公里

步道類型: 郊山步道

步道型態: 必須折返

海拔高度: 14~229公尺

高度落差: 215公尺

路面狀況: 石階、泥土山徑、水泥路

所需時間: 1 小時 45 分鐘(往返)

難易度: 低

所屬園區: 金門國家公園

山系: -

最適季節: 全年

申請入山: 否

申請入園: 否

百岳 /小百岳: 太武山

附近步道: 金門太武山步道金門南風隙古道、 金門太武山大縱走

相關山嶽: 太武山

基點: 無[1]


景點介紹

金門蔡厝古道
圖片來自金門觀光旅遊網

蔡厝古道,位於太武山北麓,由蔡厝村後登山口上山,是一條歷史悠久的登山路徑,步道由天然岩石鋪成的階梯狀,由於石階眾多,當地人又稱「百二階」。

早期蔡厝古道是沙美通往山外的捷徑,金門先人挑著鹽巴和豆腐,越過山頂,運往另一頭的山外販賣,形成這條不折不扣的鹽道、豆腐古道,古道上的浯洲場築寨砌路記事碑,簡稱元碑,更證明金門曾為鹽場的事實與歷史價值。

蔡厝古道登山口有一蔡厝旅遊資訊站,於週二至週日營業,提供登山杖及無線導覽器租借,並販售金門文創藝品、簡易輕食及全島唯一特色蝶豆花茶飲,還可預約專業導覽達人帶你遊古道。

旅客踏上經歷滄桑歲月的大、小石階,沿途有元碑、小柱堡、情人橋、和尚石、元履湖等景點,步道多位於樹蔭林間,春秋季節走起來相當涼爽,途間有需要手腳並用的地區,但登上山後有瞭望台可休憩,鳥瞰山、海的絕佳景色。[2]

過去由於軍事管制,古道湮沒已久,近年來由蔡厝村民逐步整理,才使古道重現。蔡厝先民,原係以煮鹽為業,於山下聚集成村。民國95 年(2006 年),於此處山頂發現元代至正23 年(1360 年)的「浯洲場築寨砌路記事碑」,更彰顯此段古道的歷史價值。

1.植物資源:木麻黃、石斑木、豆梨、唐杜鵑、雀榕、小葉桑、繡球繡線菊、郁李、金門油菊、異蕊草、小葉赤楠、楓香。

2.人文景觀:百二階、浯洲場築寨砌路記事碑。

3.動物資源:東亞家蝠、小雨蛙、金龜、喜鵲、戴勝、黃尾鴝、金翅雀、綠繡眼、鵟、隼。[3]


交通方式

開車

【蔡厝古道口】

蔡厝古道口位於蔡厝社區後方小路,建議使用 Google Maps 導航座標點(24.47193°, 118.41680°)並循指示即可抵達。

大眾運輸

【蔡厝古道口】

從沙美或山外搭乘18A路線公車至蔡厝站下車,再使用 Google Maps 導航座標點(24.47193°, 118.41680°),遵循指示步行約300公尺即可抵達蔡厝古道口。

公車資訊可參見:http://ebus.kinmen.gov.tw/[4]


路線地圖

出發點: 蔡厝古道口

路線:

蔡厝古道口→(0.35K,5分鐘)→元履湖→(1.00K,40分鐘)→元碑→(0.40K,15分鐘)→毋忘在莒→(1.75K,45分鐘)→蔡厝古道口

備註:

1. 可順走太武山步道或斗門登山古道下山,前者長4公里,約需2小時;後者長1公里,約需1.5小時。


人文生態

蔡厝一條街

大約在明朝萬曆年間(約四百年前),來自福建同安的蔡氏家族便已移民金門,早期蔡氏並非居住於現今之蔡厝,而是後來才遷居至此原名為「山兜」的地方。蔡氏家族之興盛,可以從建築物的規格窺知一二,其莊嚴且規制完整的家廟更是傳統建築的一大特色。由於蔡厝鄰近軍事重地,在國共武力對峙時期,為提供部隊生活所需而發展成人稱「蔡厝街」的鬧區,可以說是繁華一時。

金門蔡厝古道
圖片來自金門觀光旅遊網

元履湖

此湖之命名由來是為紀念蔡厝先賢蔡復一,周圍有茂密樹林圍繞,在旱季時湖水會乾涸見底,而在雨季時則可以看見烏黑的湖水。

元碑

元朝時期,鹽是由官府設局販賣,金門設有浯洲鹽場,編有司令等管理職員,並雇用民丁鈔煎鹽;官方興建倉儲囤鹽,分召商運且按歲收鹽稅。「元碑」之全名為「元浯洲場築寨砌路碑」,為紀念忠翊校尉浯洲場鹽司令陳元澤募款建築山寨和石路,以提升商旅運輸之保障,此碑為金門曾經存在鹽場的有力證據。

毋忘在莒

「毋忘在莒」石碑位在太武山頂旁,設立於民國41年元月,是先總統蔣介石先生赴金門巡視時親題的四字石刻,藉以期許國人效法田單之精神,堅定民眾的反共復國意志。由於太武山頂峰現在仍屬軍事管制區,所以石碑目前也是小百岳的登頂認證之處。

倒影塔及鄭成功觀棋處

為金門三大古塔之一,相傳原塔建於14世紀末的明代洪武年間,原來作為海上航海的標誌。後經拆毀,現塔為近年重建,共6層,約5.76公尺高,造型優美。據說夕陽西下時,長長的塔影倒映在海面上,會吸引眾多魚兒在倒影旁環游。

「鄭成功觀棋處」,在倒影塔下方,為一天然岩洞,此處可觀察金門島北海岸的整體情勢,據說當年鄭成功在金門駐兵時,經常在此觀兵、下棋,現在洞內還設有棋台,以標誌這段傳說。

海印寺

相傳建於南宋咸淳年間(1265年~1274年),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海印寺建在太武山兩個最高峰間的凹地處,曾在「八二三砲戰」遭砲火毀壞,後歷經多次整修才有今貌,是太武山步道一處重要的休息點。海印寺的左前方有題「海山第一」的石門關一處,是太武山十二奇之一,以幽奇見稱,現已列為三級古蹟。

動物

哺乳動物以小黃腹鼠及臭鼩最優勢。兩棲類動物以小雨蛙及黑眶蟾蜍為最常見種類。鳥類也常在山裡的疏林、灌叢間活動,常見的鳥類有鵟、蜂鷹(過境期)、白頭翁、綠繡眼、喜鵲、鵲鴝、鷦鶯、藍磯鶇、白腹鶇、大陸畫眉、栗喉蜂虎等,是金門賞鳥的重點地區之一。

復一亭
圖片來自痞客邦

植物

金門的開發歷史悠久,島上的原始林早年即為居民砍伐殆盡,直至國軍進駐島上後才又開始造林。太武山區還保有金門島上現存不多的原生林,步道上有許多金門的原生植物,如朴樹、烏臼、合歡、楝樹、榕樹等。另外由於太武山區長期受強勁東北季風吹襲且土壤淺薄,植物普遍耐乾旱強風,岩生植物為成其當地的重要特色。太武山區其他常見植物還包括耳挖草、南國薊、馬尾松、菫菜、匙葉紫苑、鐵炮百合、天門冬、厚葉石斑木、瓜子金、六月雪琉璃繁縷、繡球繡線菊、大花咸豐草、木麻黃、糯米條、鹽膚木、潺槁樹、相思樹、郁李、芫花、山黃梔、桃金孃、小葉赤楠、車桑子、小葉桑等。

地形地貌

金門誕生於距今兩億至一億年前的燕山運動隆起,及喜馬拉雅運動,因此上升海面發育出來的花崗岩,經風化,裸露出地面而成丘陵,如太武山、五虎山,其構成的主要基盤岩石是「花崗片麻岩」及「花崗岩」,在太武山南側,出露的主要岩石為花崗片麻岩,山北側則以花崗岩較多。

特色

蔡厝古道可說是一條與早年常民生活息息相關的路徑,距離步道入口不遠處的元履湖是為紀念蔡厝先賢而命名,位於山腰處的元碑更是重要的歷史遺跡,說明金門早在元代便已經設有鹽場。此外,金門是國共武裝衝突的第一線戰地,因此在古道附近亦可看見當年的軍事設施如碉堡、反空降釘等,古道終點則為知名景點「毋忘在莒」石碑。[5]


視頻

蔡厝古道|太武山|金門[樂活玩童NO.53]2022/01/16

勇闖金門古道秘境 蔡厝古道又名豆腐古道│中視新聞 20181021

《金門》蔡厝古道探險/第六集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1. 基本資料,金門蔡厝古道-健行筆記
  2. 景點介紹,金門蔡厝古道-金門觀光旅遊網
  3. 步道資訊金門蔡厝古道-金門國家公園
  4. 交通方式,金門蔡厝古道-健行筆記
  5. 人文生態,金門蔡厝古道-健行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