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鈍吻真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鈍吻真鯊

學名  Carcharhinus amblyrhynchos

命名者 Bleeker, 1856

英文名 Gray reef shark

別名  Carcharhinus amblyrhinchos、

    黑印真鯊、大沙、黑印白眼鮫、

    黑尾真鯊、灰礁鯊

觀賞魚/食用魚  否/是

最大體長     255 cm

分類

  軟骨魚 Chondrichthyes

  真鯊 Carcharhiniformes

  真鯊 Carcharhinidae

  真鯊 Carcharhinus

鈍吻真鯊,體呈紡錘型。頭寬扁。尾基上下各具一凹窪。吻短而圓鈍。眼圓,瞬膜發達。前鼻瓣具一短三角形突出;無口鼻溝或觸鬚。口裂弧形,口閉時上下頜緊合,不露齒;上頜齒側扁,三角形,邊緣具細鋸齒,齒尖略外斜;下頜齒較窄而直立,邊緣略具鋸齒,基底寬。

噴水孔缺如。背鰭2個,背鰭間無隆脊,第一背鰭中大,起點與胸鰭內角相對,後緣深凹,下角尖突;第二背鰭小,起點與臀鰭起點相對,後緣微凹,後角尖突;胸鰭大型,鐮刀形,後緣幾平直,外角鈍圓,內角圓形,鰭端伸達第一背鰭基底後端;尾鰭寬長,尾椎軸上揚,下葉前部顯著三角形突出,中部低平延長,與後部間有一深缺刻,後部小三角形突出,尾端鈍尖。

體背側灰色或古銅灰色,腹側灰白;第一背鰭具不規則之白色邊緣;尾鰭具一明顯之寬黑色緣;胸鰭、第二背鰭、臀鰭及腹鰭尖端淡黑色。[1]

棲地環境及深度

大洋、深海、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潟湖、礁沙混合區。棲息深度0 - 280公尺

棲息於大陸棚、島嶼斜坡或附近開放性海域的中大型鯊類。通常巡遊於珊瑚礁區,亦常出現於深海底層或位於強洋流附近而較淺的潟湖區。主要以礁區的魚類、烏賊、章魚、螃蟹、龍蝦或其他蝦類為食。通常成群覓食,掠捕速度快。性兇猛,對人類有潛在性危險。[2]

分佈

西印度洋至中太平洋馬達加斯加毛里求斯-塞舌爾群島地區至圖阿莫群島;北至華南;南至澳大利亞北部。台灣分布東北部。[3]

繁殖

胎生。1-6窩幼仔。妊娠期約12個月。大小在出生50〜60厘米或75厘米。具有擁抱的獨特配對。[4]

保育

近危(NT) ;評估日期: 2005年10月1日

視頻

CARCHARHINUS AMBLYRHYNCHOS - 🇬🇧GREY REEF SHARK - Safari Island Maldives 2018

參考文獻

  1. 鈍吻真鯊,fishdb.sinica.edu.tw
  2. 鈍吻真鯊,fishdb.sinica.edu.tw
  3. Carcharhinus amblyrhynchos,fishbase.se
  4. Carcharhinus amblyrhynchos,fishbas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