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鏖剪讀音是áo jiǎn。意思是謂經過苦戰予以剪除。[1]
解釋
謂經過苦戰予以剪除。
出處
唐 陸龜蒙 《戰秋辭》:「可塹溺顛陷,可夭札迷冥,曾忘鏖剪,自意澄寧。」
陸龜蒙(?-約881年),字魯望,自號天隨子、甫里先生、江湖散人。唐代蘇州(今屬江蘇)人。 [37]中國唐代詩人、文學家、農學家。 [38] 陸龜蒙生於敗落世家,自幼聰穎,通六經大義,尤明《春秋》。865年,謁睦州刺史陸墉,墉處之於龍興觀老君院。869年,舉進士,因遇停貢舉而返,遂隱居松江甫里。時崔璞為蘇州刺史,皮日休為郡從事,陸龜蒙以所業謁崔,遂得與日休交往。877年,鄭仁規任湖州刺史,陸龜蒙往依之。不久,仁規罷任,陸龜蒙遂返故里。有田數百畝,地低下,常苦水潦,不免時遭饑寒。後李蔚有起用其之意,陸龜蒙不赴。 [39]約881年病卒。 [37] 陸龜蒙與皮日休為文友,世稱「皮陸」。所作《村夜二篇》《雜諷九首》關心民生疾苦,抒發內心苦悶。《新沙》諷刺地方官吏徵稅剝削無所不至。《築城詞》譴責武將不顧民命以求功高等,都與皮日休樂府精神相近。其七絕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懷苑陵舊遊》《白蓮》等作,情趣清高,神韻頗佳,後人有「詩中畫本」「取神之作」的讚譽。但其與皮日休唱和之作,往往次韻酬和,夸多斗險,長達千字。故《唐音癸簽》譏其「多學為累,苦欲以賦料入詩」。陸龜蒙的散文,尤其是小品文在晚唐別樹一幟,頗引人矚目。如《野廟碑》《冶家子言》《小雞山樵人序》等篇,抨擊社會醜惡現象,譏諷當世弊病,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向,富有鋒芒與光彩。 [40]陸龜蒙的詩對宋代詩人所追求的「平淡」美產生過較大的影響。其散文具有較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在文學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響。
參考文獻
- ↑ 唐代陸龜蒙與北宋蘇軾都寫過《杞菊賦》齊魯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