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鐵色絨弄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鐵色絨弄蝶
圖片來自農業知識入口網-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鐵色絨弄蝶(學名:Hasora badra,英名:Common Awl,別名豆弄蝶鐵灰絨毛挵蝶。在台灣以外漢語使用地區又名三斑趾弄蝶,是屬於弄蝶科的一種蝴蝶,是絨弄蝶屬的一種,也是其模式種。[1]

簡介

  • 台灣以外使用漢語的地區,中文稱「三斑趾弄蝶」源於雌蝶前翅三枚半透明米黃色斑。
  • 在台灣使用的中文名字「鐵色絨弄蝶」則源於此種翅膀腹面有像剛鍛造出來的鐵器表面的藍紫色光澤。
  • 停棲時翅膀合起。

分布區域

  • 廣泛分布於東洋界之東南亞至南亞各地,模式產地為印尼爪哇島。
  • 成蝶出沒於低至中海拔地區之森林及濕地,活躍於朝夕時分,尤其陰天。幼蟲的寄主為豆科植物。
  • 中國(江西、海南、廣西、雲南、香港)、台灣、日本(西表島)、印度、緬甸、越南、寮國、泰國、斯里蘭卡、菲律賓(巴拉望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外型概述

幼期

  • 卵呈扁球形,直徑約0.8毫米,高約0.5毫米,乳白至淡黃色,有光澤,有13-15條縱脊。
  • 幼蟲共有5個齡期。1至4齡頭部黑色,體色淺黃色,背中央有4條黃白色細縱線,胸部有黑色橫條紋,每個腹節有幾個橫條紋,第2、第4、第6、第8腹節兩側有明顯的黑斑,氣門黑色。第5齡頭部桃紅色,頭前方有3個明顯的黑色大圓點,單眼黑色,體色體部黃褐色。
  • 蛹頭部中央有1發達的鼻狀突起。
  • 體米黃色,頭部後緣中央,中胸前,後緣中央,翅基部有黑色斑點,氣門黑褐色。
  • 體表被有霜狀的代謝物。
  • 化蛹於寄主植物或附近其他植物葉片所做的巢中。

成蟲

  • 金屬般紫藍色的翅膀。
  • 前翅長20-24毫米。觸角長14毫米,暗褐色。下唇須第2節發達,豎立,下方與前方黃褐色。前翅翅形近於直角三角形,外緣稍微呈弧形。後翅修長,略呈橢圓形,後端有明顯的葉狀突。前後翅外緣毛基部褐色,端部灰白色。雌雄斑紋明顯相異。

雄蝶

  • 前翅黑褐色,無斑紋;腹面顏色不均一,從Cu1脈近基部到臀角內側有1大的灰白色斜斑紋,從翅前緣到M3脈有1條黑褐色與外緣平行的模糊寬斑帶,到M3脈後曲折到翅臀角上方,達外緣。後翅正面黑褐色,無斑紋;腹面褐色而泛紫色,中室端有1小白斑,臀角斑明顯黑色,臀角上方有「✓」形白紋。
  • 雄外生殖器背兜不發達,前伸,背面觀前緣稍凹入。鉤形突背面觀端部分為2叉,有發達的側突起。顎形突發達,向後伸過鉤形突中凹。囊形突向上彎曲,端部稍膨大。抱器瓣形狀極不規則,抱器端二瓣型,端瓣長三角形,頂端指向後下方,背瓣遠短於端瓣,末端向上與向下各伸出1突起。陽莖直,約為抱器瓣下緣長的1/2。

雌蝶

  • 前翅正面基部黃深褐色,端部深褐色,亞頂區有3個白色小斑,中室端,m3室及cu1室各有1大的黃色透明斑;腹面除與正面同樣的斑外,cu2室有黃白色斑紋,後緣黃白色。後翅正面深褐色,無斑紋;腹面中室端有1小白斑,臀角上方有1淡黃色「✓」狀紋,有明顯的黑色臀角大斑。後翅臀角瓣突出較雄性的長,呈短尾狀。雄蝶翅面缺乏淺色斑紋,雌蝶則在前翅翅面具有三枚半透明米黃色斑,翅頂附近也有同色小斑紋。

繁殖概況

  • 一年多代,世代重疊。
  • 成蝶出見於海拔0-1000米高之濕地平地、低山地樹林及森林邊緣,沿海森林附近的草地、民居、農田周圍的濕地等長有寄主植物的環境。活躍於朝夕時份,尤其陰天。成蝶飛行快速,飛行高度一般於視平線以下的草叢之上。
  • 好訪花,尤其鬼針草屬植物。
  • 雌蝶在寄主剛抽出新芽時就在複葉間產卵,卵單產,以讓幼蟲孵出後能趕上葉片生長的時機,爬到嫩葉中肋把葉緣用絲黏成水餃狀的蟲巢,當葉片開始變硬時,幼蟲也長成肥胖的終齡幼蟲,不久幼蟲就把變硬的葉片黏合,自己躲在蟲巢裡化蛹。
  • 幼蟲的寄主為豆科植物,包括:
魚藤屬 Derris 崖豆藤屬 Millettia

亞種

近似種參見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

  1. 鐵色絨弄蝶 Hasora badra badra,農業知識入口網
  2. Plötz, [1883]; Die Hesperiinen-Gattung Ismene und ihre Arten Stettin ent. Ztg. 45 (1-3): 58
  3. Hasora badra lanka - Catalogue of Life (英文)
  • Piepers & Snellen, 1910, The Rhopalocera of Java. Hesperidae Rhop. Java [2]: 12, pl. 6, f. 15a-c
  • Fruhstorfer, 1911; Neue Hesperiden des Indo-Malayischen Faunengebietes und Besprechung verwandter Formen. Deut. ent. Zeit. Iris 25 (5):
  • 65 - 66
  • Wynter-Blyth, 1957. Butterflies of the Indian Region (1982 Reprint), 468
  • Lewis, 1974. Butterflies of the World: pl. 186, f. 34
  • Corbet & Pendlebury, 1992. The butterflies of the Malay Peninsula. Fourth Edition revised by J. N. Eliot with plates by Bernard D'Abrera Butterflies Malay Peninsula (4th edn) : 334, pl. 52, f. 27
  • Bascombe, M.J., Johnston, G., Bascombe, F.S. 1999. The butterflies of Hong Kong. Academic Press.
  • 楊建業, 饒戈. 2002. 香江蝶影. 萬里機構萬里書店出版
  • Vane-Wright & de Jong, 2003, The butterflies of Sulawesi: annotated checklist for a critical island faunda
  • Zoologische Verhandelingen Leiden 343: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