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針鼴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針鼴屬

來自 動物界 的圖片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哺乳綱

亞 綱:原獸亞綱

目:單孔目

科:針鼴科

屬:針鼴屬

中文學名:針鼴屬

針鼴屬,也稱短吻針鼴屬(Tachyglossus):共四種,短吻針鼴(Tachyglossus aculeatus),又叫澳洲針鼴,產於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新幾內亞森林中;長吻針鼴(Zaglossus bruijni);阿滕伯勒長喙針鼴鼠 (Zaglossus attenboroughi);大長吻針鼴 (Zaglossus barton) [1]

簡介

針鼴屬,也稱短吻針鼴屬(Tachyglossus):共四種,短吻針鼴(Tachyglossus aculeatus),又叫澳洲針鼴,產於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和新幾內亞森林中;

體型較小,體長僅0.5米,重約2.5-6.0千克,刺多而長,無趾都具強爪。長吻針鼴(Zaglossus bruijni);阿滕伯勒長喙針鼴鼠(Zaglossus attenboroughi);大長吻針鼴 (Zaglossus barton)

針鼴形態特徵

針鼴 頭部灰白色,前部有一個堅硬無毛呈管狀的長嘴,口中無牙,只是一個小孔,且向下彎曲;鼻孔和嘴都位於喙的前端;舌長並帶粘液,以取食白蟻和蟻類等;四肢堅硬,各趾有強大的鈎爪,爪長而銳利,可以用來掘土和挖掘蟻巢。身體的背面布滿長短不一、中空堅硬的的針刺,外表像刺蝟。體表還被有褐色或黑色的毛,腹面的毛短而柔軟,顏色較淡。眼睛和耳朵都很小,但具有發達的外耳殼。沒有尾巴。爪堅硬而銳利。

雄獸的後足內側生有距。但事實上,針鼴與刺蝟是迥然不同的動物,在親緣關係上相距甚遠,刺蝟是食蟲類哺乳動物,針鼴卻是鴨嘴獸的近親,同屬於哺乳動物中的單孔類,消化道、排泄道與生殖道均開口於身體後部的泄殖腔內,所以也是一種原始、低等的奇異哺乳動物。

針鼴身上短小而鋒利的棘刺是它的護身符,但這些刺並沒有牢牢地長在身上。當遇到敵害時,針鼴會蜷縮成球或鑽進鬆散的泥土中迅速消失,針鼴能以驚人速度掘土為穴將自身埋在土中。刺蝟身上的刺是骨質刺,呈錐形,牢牢地長在身體上,沒有倒鈎也不可以脫離身體飛向敵害體內,死後要用鉗子才能拔出。針鼴體毛黑色而柔軟。

針鼴棲息環境

針鼴以古老的生活方式生存在澳大利亞古老的生態環境中。棲息於內陸沙漠地區的灌叢、草原、疏林和多石的半荒漠地區等地帶,白天隱藏在洞穴中。

針鼴生活習性

針鼴不爬樹,卻是些極為出色的「工兵」。它們能快速掘土,甚至土地很硬也不在乎,用不了十分鐘,針鼴就鑽入土裡藏起身子。但是,在自然條件下針鼴自己並不做窩,而是利用其他動物的住處。即使針鼴想挖土時,那也只是把身體的下部藏起來,上部露在外面也就算了,因為它總是指望有針刺保護自己。另外,針鼴還會蜷成個圓球形,像刺蝟一樣。針鼴很難使針刺間的毛保持清潔,這一點也與刺蝟一樣,毛里一般都有寄生蟲,因此它們總是不斷搔癢。大自然給針鼴後腳的第二趾安上了很長的彎爪,那是用來梳毛搔癢的。

針鼴的視力不好,然而卻能敏銳地察覺土壤中輕微的震動。它們主要吃螞蟻和昆蟲,從它們的嘴巴構造長管狀,沒有牙齒,舌頭長而靈活。可是遇到機會,也不會反對改動一下自己的食譜,不過只能吃那些能通過它那「象鼻子」般的嘴上的小孔的食物。針鼴不同於自己的近親——鴨嘴獸,它們能長時間不吃不喝,有時甚至長達一個月之久。看來,它們時而處於類似於休眠狀態。這很可能是對環境的一種適應。它們棲息在維多利亞州和塔斯馬尼亞島上,那裡的冬季氣溫比較寒冷。

針鼴雖然眼睛很小,視力欠佳,但是能敏銳地察覺土壤中輕微的震動。它的嘴巴堅實而呈長管狀,上下頜都不生牙齒,舌頭長達30厘米以上,靈活而且有倒鈎,可以伸出口外很遠。平時,針鼴居住在洞穴里,下午和傍晚外出活動,常把堅硬、尖長的嘴插入蟻穴,然後伸出細長而充滿黏液的舌頭,在蟻穴內取食白蟻和螞蟻。它除了用舌上黏液黏取食物外,還常用舌上小鈎鈎捕食物。因為沒有牙齒,針鼴的食物僅僅限於那些能夠用舌頭捉到的動物。然而,它們卻頑強地生存了下來,而且在至少八千萬年裡沒有什麼改變。

針鼴能夠成功的生存是有原因的。它們最主要的捕食對象是螞蟻,而螞蟻是所有昆蟲中生存最成功的一種,它分布在最廣泛的地區。針鼴專心致志地以螞蟻為食。它那象鏟子一樣粗壯的腿更適合於挖掘而不是行走,正是它們這種笨掘使得它更能適應環境。針鼴能夠非常技巧使用它那長長的、堅硬的舌頭摸索着深入蟻巢。

針鼴一天有十八個小時外出找食,用鼻子探測尋找蟻類和蚯蚓及其他無脊椎動物,它的口鼻可以發現、感受到十分細微的生物電子信號,敏捷地捕捉食物。針鼴會在蟻巢用餐長達半個小時,吞食幾千隻白蟻。它不能咀爵,因為它沒有咀嚼肌,也沒有牙齒,它只能把食物放在舌頭的後部壓碎。一天中為了覓食,針鼴要來回徘徊十八公里。它主要以白蟻和螞蟻為食,有時也吃其他昆蟲和蠕蟲等小型無脊椎動物。

針鼴的外貌像刺蝟,但這些刺並沒有牢牢地長在身上,當它們遇到侵害時,這些有倒鈎的刺就會像箭一樣飛速射向敵害體內。針鼴身上短小而鋒利的棘刺是它的護身符。在禦敵時,針鼴還有兩個絕招。一個是受到驚嚇時,它會像刺蝟那樣,迅速地把身體蜷縮成球形,使敵人看到的只是一隻沒頭沒腦的「刺毛團」,很難下手。再一個是它的四肢短而有力,有五趾或三趾,趾尖是銳利的鈎爪,能快速挖土,然後將身體埋入地下,或者鈎住樹根,或者落入岩石縫中,使對方無法吃掉它。

針鼴能夠同時用四肢挖掘,它把地面上的土刨到身體兩邊,這樣它就可以垂直地往下鑽。當針鼴毫無保護的腹部下到地面,它就會用針刺形成一個頗具有效的防護體系,以抵抗任何可能出現的食肉動物的攻擊。當遇到敵害時,針鼴會蜷縮成球或鑽進鬆散的泥土中迅速消失,針鼴能以驚人速度掘土為穴將自身埋在土中。針鼴身上的針刺十分銳利,且長有倒鈎。一旦遇到敵害,針鼴就會背對敵人,它的針刺能脫離針鼴的身體,刺入來犯者的體內。一段時間以後,脫落處又會長出新的針刺。

參考來源

  1. 針鼴屬, 動物界,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