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鈍葉栒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鈍葉栒子(學名:Cotoneaster hebephyllus Diels)是薔薇科栒子屬植物。落葉灌木,高1.5-3米,有時成小喬木狀;枝條開展,小枝細瘦,暗紅褐色,幼時被柔毛,不久即脫落。分布於中國大陸的西藏、甘肅、雲南、四川等地,生長於海拔1300米至3400米的叢林中、生石山上以及林緣隙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1.5-3米,有時成小喬木狀;枝條開展,小枝細瘦,暗紅褐色,幼時被柔毛,不久即脫落。葉片稍厚,近革質,橢圓形至廣卵形,長2.5-3.5厘米,寬1.2-2厘米,先端多數圓鈍或微凹,具小凸尖,基部寬楔形至圓形,上面常無毛,下面有白霜,具長柔毛或絨毛狀毛;葉柄長5-7毫米,疏生長柔毛;托葉細小,線狀披針形,微具柔毛,至果期脫落。

花5-15朵成聚傘花序,總花梗和花梗稍具柔毛;花梗長2-5毫米;花直徑7-8毫米;萼筒鍾狀,外面無毛,有時在近基部稍有柔毛,內面無毛;萼片寬三角形,先端急尖,外面無毛。內面無毛或僅先端微具柔毛;花瓣平展,近圓形,直徑3-4毫米,先端圓鈍,基部有極短爪,內面近基部處疏生細柔毛,白色;雄蕊20,稍短於花瓣,花葯紫色;花柱2,離生,比雄蕊稍短;子房頂部密生柔毛。果實卵形,有時長圓形,直徑6-8毫米,暗紅色,常2核連合為一體。花期5-6月,果期8-9月。

主要價值

醫藥【藏藥】果實治關節炎,黃水病,鼻衄,牙齦出血,月經過多《滇省志》。

主要變種

鈍葉栒子黃毛變種

葉片下面密被黃色絨毛;花梗和花萼也多少有密生平鋪柔毛。

分布於雲南。

鈍葉栒子灰毛變種

葉片上面無毛,下面密被灰色或黃色絨毛;果梨形,長7-9毫米,紅色,具2小核。[1]

分布於雲南麗江。

鈍葉栒子大果變種

葉片厚而大,長25-40毫米,先端和基部近圓形或圓鈍;花序和花形均較大;果實廣梨形,長8-9毫米,寬約7毫米,深紅色,2小核。分布於雲南西北部,生長於海拔3000-3400米的山坡灌叢中。枝和小枝初被柔毛或絨毛,一年後脫落無毛,深紫色;葉片近革質。寬橢圓形或圓形,長10毫米,寬9毫米,先端圓鈍稀微凹,上面初被疏柔毛,下面被薄層絨毛;葉柄長2-3毫米。花果均未見。分布於四川西昌。[2]

近種區別

鈍葉栒子葉形和花序近似水栒子,惟葉片近革質,下面被毛,葉柄花梗均具柔毛,易於區別。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300-3400米的石山上、叢林中或林緣隙地。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甘肅、四川、雲南及西藏東南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