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鑽燧取火范文瀾中國通史》第一編:「古書籍里記載着不少有關遠古的神話和傳說。如《韓非子·五蠹篇》有所謂『構木為巢,以避群害』的有巢氏時代,有所謂『鑽燧取火,以化腥臊』的燧人氏時代,《易·繫辭傳》有所謂『作結繩而為網 ■(音gǔ),以佃以漁』的伏犧氏時代,有所謂斵(zhuó)木為耜,楺木為耒』『日中為市』的神農氏時代。」[1]

成語解釋

【名稱】鑽燧取火

【拼音】zuān suì qǔ huǒ

【解釋】燧:火石。鑽打火石取火。原始人類取火的方式

【出處】戰國·韓·韓非《韓非子·五蠹》:「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躁,而民說之,使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

【示例】李四光《人類的出現》:「象我國關於遠古的傳說那樣,『鑽燧取火,以化腥躁』,就會擴大食物的範圍……」

目錄

傳說故事

我國有燧人氏鑽木取火的古老傳說。據《韓非子·五蠹》和《白虎通義·號》記載,曾經有一位聖人鑽燧取火,教民熟食,有利於人類的健康,於是人們稱這位聖人為燧人氏。本來,這似乎並無疑問,可是另一些古籍記載,伏羲氏、炎帝、黃帝等也曾利用火來為民造福。現代更有人認為,燧人用火傳說是後人附會的。 《繹史》卷三引《河圖挺輔佐》說,伏羲「禪於伯牛,鑽木作火」。袁珂《中國古代神話》說.伏羲又叫庖羲、炮犧,含義就是「養犧牲以充皰廚」、「變茹腥之食」的意思。而且,伏羲是雷神的兒子,雷電會造成熊熊大火,把取火的發明歸之伏羲更為妥當。

另一種說法,出自《管子·輕重戊》,云:「黃帝作,鑽燧生火,以熟葷臊,民食之,無茲*(月胃)之病,而天下化之。」這樣,黃帝也成了鑽燧用火的聖人。

還有一種說法,源於《左傳》。《左傳·昭公十七年》記載,「炎帝氏以火紀」;《左傳·哀公九年》亦載,晉國史墨為趙鞅占卜,有「炎帝為火師」之語。《論衡·祭意》中也有炎帝作火的類似記載。根據這些記載,可以認為炎帝是一位鑽燧取火的聖人。今人劉城淮《中國上古神話》因此還主張,炎帝作火的神話到後世演化成燧人鑽燧取火的神話。[2]

視頻

參考文獻

  1. 互聯網. 燧人鑽燧取火的傳說是怎麼來的  . 2019-07-11. 
  2. [《左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