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鐵皮石斛(中藥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鐵皮石斛
圖片來自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鐵皮石斛,中藥名。為蘭科植物鐵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的乾燥莖。具有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的功效。主治熱病津傷,口乾煩渴,胃陰不足,食少乾嘔,病後虛熱不退,陰虛火旺,骨蒸勞熱,目暗不明,筋骨痿軟。[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鐵皮石斛
漢語拼音:Tiě Pí Shí Hú
別名:鐵皮楓斗、楓斗、耳環石斛、黑節草
性味歸經:味甘,性微寒;歸胃、腎經
功能:益胃生津,滋陰清熱
主治:熱病津傷,口乾煩渴,胃陰不足,食少乾嘔,病後虛熱不退,陰虛火旺,骨蒸勞熱,目暗不明,筋骨痿軟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鐵皮石斛

拼音名:Tiě Pí Shí Hú

別名: 鐵皮蘭、黑節草

英文名: Herba Dendrodii Officinalis

來源

為蘭科植物鐵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的莖。

生境分布

生於樹上和岩石上。多加工成楓斗。

原形態

莖圓柱形,高15~50cm,粗4~8mm。葉鞘帶肉質,矩圓狀披針形,長3~6.5cm,寬0.8~2cm,頂端略鈎。總狀花序生於具葉或無葉莖的中部,有花2~4朵;花淡黃綠色,稍有香氣;萼片長1.2~2cm;花瓣短於萼片,唇瓣卵狀披針形,長1.3~1.6cm寬7~9mm,先端漸尖或短漸尖,近上部中間有圓形紫色斑塊,近下部中間有黃色胼胝體。花期4~6月。

性狀

莖圓柱形,長15~50cm,直徑1.5~3mm,節間長1~4cm。表面黃色,基部稍有光澤,具縱紋,節上有花序柄痕及殘存葉鞘;葉鞘短於節間,常與節間上部留下環狀間隙,褐色,鞘口張開。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纖維狀。鮮品莖直徑3~6mm,表面黃綠色或黑綠色,葉鞘灰白色。氣微,嚼之有粘性。

化學成分

莖含多糖等。

功能主治

金釵石斛[2]

摘錄

中藥大辭典

功能

益胃生津,滋陰清熱。

主治

熱病津傷,口乾煩渴,胃陰不足,食少乾嘔,病後虛熱不退,陰虛火旺,骨蒸勞熱,目暗不明,筋骨痿軟。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

注意事項

尚不明確。

化學成分

莖含多糖,石斛鹼、石銅鹼、石斛胺等生物鹼,菲類化合物:鼓槌菲和毛蘭素;還有穀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亮氨酸等多種氨基酸,鐵、鋅、錳、銅等微量元素。

藥理作用

多糖類能增強機體免疫力。鼓槌菲和毛蘭素能抑制肝癌和艾氏腹水癌細胞活性。此外,還有抗衰老、抗腫瘤、降血糖等作用。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11月至翌年3月採收,除去雜質,剪去部分鬚根,邊加熱邊扭成螺旋形或彈簧狀,烘乾;或切成段,乾燥或低溫烘乾,前者習稱「鐵皮楓斗」(耳環石斛);後者習稱「鐵皮石斛」。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 1、鐵皮楓斗:呈螺旋形或彈簧狀,通常為2-6個旋紋,莖拉直後長3.5-8cm,直徑0.2-0.4cm。表面黃綠色或略帶金黃色,有細縱皺紋,節明顯,節上有時可見殘留的灰白色葉鞘;一端可見莖基部留下的短鬚根。質堅實,易折斷,斷面平坦,灰白色至灰綠色,略角質狀。氣微,味淡,嚼之有黏性。
  • 2、鐵皮石斛:呈圓柱形的段,長短不等。

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蘭科植物鐵皮石斛。

形態特徵

莖直立,圓柱形,長15-35cm,直徑2-5mm;幼嫩者長5-7cm,肥壯飽滿,直徑至8mm;長莖着花時略彎曲。葉3-5枚,生於莖上部節上,矩圓狀披針形,紙質,長3-7cm,寬9-15mm,先端鈍,多數鈎轉,基部下延為抱莖的鞘,常帶淡紫色;葉鞘具紫斑,其上緣與莖常松離而張開,在節處留下1個環狀鐵青色的間隙(故名黑節草),總狀花序常生於無葉或有落葉的莖上部節上,花序軸稍彎曲,長2-4cm,有2-5朵花,直徑1.5-2cm;萼片和花瓣淡黃綠色或白色,近相似;唇瓣白色,卵狀披針形,長1.6cm,不明顯3裂或不裂,在上部具1個紅色大斑塊:中等片與花瓣相似,矩圓狀披針形,長1.7-1.9cm,寬4-5mm;萼囊圓錐形,長5mm;唇盤上密被乳突狀短柔毛,基部有一枚綠胼胝體,花期5-6月。

分布區域

分布於安徽浙江福建廣西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樹幹或岩石上。現已通過人工組培育苗,大田栽培獲得成功,近年在浙江、雲南等地已形成較大種植規模。[3]

參考資料

  1. 鐵皮石斛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鐵皮石斛中醫世家
  3. 鐵皮石斛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