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銅梁匾額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銅梁匾額博物館位於重慶市銅梁區圖書館大廈右側。2010年10月開館後被列為重慶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1],我們就是奔着「非遺」,慕名前去參觀的!

基本簡介

銅梁匾額博物館內收藏着各類匾額有300多方,主要是以清代木匾額居多。匾額被稱為「門楣上家國,樑柱間文脈」。如果匾額是由書法家題寫,此類匾額不僅僅只有文化意義,而且還有藝術價值。銅梁匾額博物館的匾額收集,還有一段神奇的故事呢!

朋友鍊師十分熟悉人民倉庫的故事,他先帶我們去找到了平灘人民倉庫,這是一座體量極大的糧食倉庫!人民倉庫是由張家大院改建而來。民國初年,銅梁平灘富紳張澤普用了多年時間在河畔修建了這座大院。能修建如此龐大的宅邸,在成分劃分上必須是地主了。是否帶「惡霸」二字,就不曉得,但宅子當然是要「一切權力歸農會!」至於其他的就不需要知道了!

張家大院整個宅子歸公後,張姓地主及孝子賢孫就全部掃地出門了。整座張家大院就變成當地的一處糧倉,取名叫人民倉庫也叫人民糧倉。我們在銅梁境內見到不少糧倉,可見銅梁區真的是極其富饒的魚米之鄉

這座張家大院,前有照,宅子前頭有好大的一池水塘,在早張家大院住得有人,有生氣還好,一但改為糧食倉庫,就顯得比較潮濕了。政府一聲令下,在平灘及銅梁境內,收集各類匾額,以充當糧倉內所需的一切隔板!於是乎,各家各戶有匾額的統統收集送到人民倉庫來。不論是藥房的、大戶人家的、私塾的、酒坊的、廟宇的、名人題的、官賜的……就這樣,一大批各種木匾陸續匯集在張家大院。

收集的匾額全部用來做了糧食倉庫的隔板,這一隔就是幾十年。一直到1985年春,銅梁平灘人民倉庫因計劃經濟改為市場經濟而徹底失去其功能。糧倉空空、瓦塊松松、土牆危危、房梁脆脆。整個糧倉又被商品化了,在拆除糧倉時,人們發現了這麼大量的匾額,頓時驚呆了!馬上聯繫了文管所,文管所派工作人員前去人民倉庫核實,登記,並上報到了重慶市文物局,市文物局也立馬組織了專家對木匾進行鑑定定級工作。經核查,用於糧倉的倉頂和倉底隔板的匾額大概有500多方。由於多數匾額破損殘缺嚴重,經過修復,保存完好並且字跡可辨的有364方。

誰會想到,當時政府粗暴的一聲令下,四方八面收集用於糧倉的匾額,在糧倉一隔就是數十年,反而還躲過了土改、躲過了饑荒、躲過了文物販子的覬覦、最可喜的是躲過了文化大革命的破四舊,倘若這些匾額仍在該在的地方懸掛着,紅衛兵會怎樣對待?真是不幸中的萬幸。

原來銅梁匾額博物館是由五個版塊組成即:祝壽類、社會類、廟宇類、功德類、教澤類。從書法上看,又分為篆、隸、魏碑、行、草、楷,各種書體俱全。據博物館值班的小姐姐告之,目前展出的匾額只是其藏品一小部分,共八十八方匾額。

匾額擺放方式有懸匾,也有掛匾;匾額製作方式多為素匾、金字匾、滿金匾、雕刻花邊的金匾……

銅梁匾額博物館所藏的匾額,時間跨度可以從清代乾隆至民國末年,大約縱橫200多年。其中包括兩塊國家二級文物和107塊國家三級文物。

銅梁匾額博物館於2010年10月開館,是銅梁區博物館下屬的匾額展廳。這裡堪稱是一個匾額「寶庫」,從1985年開始到2007年,銅梁區文物[2]工作者陸續在銅梁境內其他地方徵集到若干匾額,並修復展出部分。

視頻

銅梁匾額博物館 相關視頻

500科舉匾藏身科舉匾額博物館
重慶銅梁區:龍舞原鄉,大美銅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