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銀毛委陵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銀毛委陵菜,別名西南委陵菜,學名PotentillafulgensWall.exHook.,多年生草本,莖直立或上升;為奇數羽狀複葉;托葉與葉柄不同程度合生。花兩性,聚傘花序;萼筒下凹,呈半球形,萼片5,鑷合狀排列,副萼片5,與萼片互生;花瓣5,黃色;花柱近基生;瘦果多數,着生在乾燥的花托上,萼片宿存;種子1顆,種皮膜質。染色體基數x=7。產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廣西。生山坡草地、灌叢、林緣及林中。根課入藥,具有涼血止血,收斂止瀉的效果[1]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粗壯,圓柱形。花莖直立或上升,高10-60厘米,密被開展長柔毛及短柔毛。基生葉為間斷羽狀複葉,有小葉6-13(-15)對,連葉柄長6-30厘米,葉柄密被開展長柔毛及短柔毛,小葉片無柄或有時頂生小葉片有柄,倒卵長圓形或倒卵橢圓形,長1 6.5厘米,寬0.5-3.5厘米,頂端圓鈍。基部楔形或寬楔形,邊緣有多數尖銳鋸齒,上面綠色或暗綠色,伏生疏柔毛,下面密被白色絹毛及絨毛;莖生葉與基生葉相似,惟向上部小葉對數 逐漸減少;基生葉托葉膜質,褐色,外被長柔毛;莖生葉托葉草質,下面被白色絹毛,上面綠色,被長柔毛,邊緣有銳鋸齒。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花直徑1.2-1.5厘米;萼片三角卵圓形,頂端急尖,外面綠色,被長柔毛,副萼片橢圓形,頂端急尖,全緣,稀有齒,外面密生白色絹毛,與萼片近等長;花瓣黃色,頂端圓鈍,比萼片稍長;花柱近基生,兩端漸狹,中間粗,子房無毛。瘦果光滑。花果期6-10月[2]

分布和生境

產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廣西。生山坡草地、灌叢、林緣及林中,海拔1100-3600米。錫金尼泊爾有分布。

特徵

本種在西南各省分布普遍,具有大型間斷羽狀複葉,小葉片、托葉、苞片及副萼片下面密被白色絹毛及絨毛,復聚傘花序具多數黃色花朵,易於識別。

藥用價值

《中國民族藥志要》記載

【藏藥】局赤:全草治各種出血性熱病,痢疾,無名腫痛《藏本草》。

【白藥】圖蘆子:根治消化道出血,鼻衄,痢疾,腹瀉,消化不良,外傷出血,燙傷《滇藥錄》。

【傣藥】馬丁登介,麻英憐,麻點丁介(德傣):根治療腹痛,腹瀉,菌痢,便血《滇藥錄》。

【佤藥】根治痢疾,腸炎胃痛,咯血,吐血,婦女紅崩,白帶,經痛《中佤藥》。然乃地敗:根治赤白痢疾,大便出血,消化不良,上呼吸道及消化道出血,鼻衄及肺結核咯血《滇藥錄》。

【景頗藥】臘埂:功用同佤族《滇藥錄》。myangqi mvan:治紅白痢疾,腸炎,消化不良,貧血《德宏藥錄》。臘梗:根用於鼻衄,肺結核咯血,上呼吸道及消化道出血,痢疾,腸炎,消化不良,紅崩,白帶;外用於創傷出血,燒燙傷《滇省志》。

【阿昌藥】阿普衣石花:功用同景頗族《德宏藥錄》。

【德昂藥】老勒龍:功用同景頗族《德宏藥錄》。老勒龍:根用於赤白痢疾,腸炎,消化不良《滇省志》。

【彝藥】根用於五臟濕熱,風濕痹痛,創傷,出血,肌肉撕裂《哀牢》。根治腸炎,痢疾,鼻衄咯血,上呼吸道及消化道出血,肺結核咳血,消化不良,白帶《大理資志》。

【拉祜藥】根用於痢疾,胃痛出血,痛經,外傷出血《拉祜醫藥》。

【僳僳藥】狂義普:根或全草治消化不良,消化道出血,痢疾,腹瀉,疔瘡,風濕痛,吐血,咯血,鼻衄,便血《怒江藥》。根用於赤白痢疾,腸炎,消化不良,貧血《德宏藥》。

【基諾藥】帕握普嚕帕迷:、莖葉治胃痛,腸炎,痢疾《基諾藥》。

《中華本草》記載

【藥性】 寒;苦澀

【歸經】 ;大腸經

【功效】 清熱解毒,澀腸止瀉,涼血止血

【功效分類】 清熱藥;涼血止血藥

【主治】 赤白下痢;腸炎腹瀉;腸風下血;肺癆咯血;吐血;崩漏帶下;外傷出血;疔瘡;燙燒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研末,1-1.5g;或浸。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選方】 ①治痢疾:鮮翻背白草一兩。加水煎好。將適量紅糖放於鍋中,加酒二兩,點燃燒過,再兌人已煎好的藥水,然後服用。②治疔瘡:鮮翻背白草,搗爛敷患處,留頭,干則換之。③治風濕痛,翻背白草根三兩。泡酒服。(①方以下出《貴州民間藥物》)④治外傷出血:翻白葉根,研粉撒。(《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各家論述】

1.《滇南本草》:治血崩,白帶,大腸下血,用新瓦焙;治面寒疼,燒酒為引。

2.《貴州民間藥物》:治痢疾,疔瘡,風濕。

3.《雲南思茅中草藥選》:清熱止血,消炎收斂。治痢疾,腸炎,胃痛,咯血,吐血,外傷出血,痛經。

4.《雲南中草藥選》:涼血止血,收斂止瀉。治肺結核咯血,吐血,鼻衄,消化不良,貧血,赤白痢疾。

【考證】 出自《滇南本草》

視頻

銀毛委陵菜 相關視頻

委陵菜,一種中草藥,有清熱解毒涼血治痢疾的功效
這種野草叫委陵菜,現在農村很少見了,你認識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