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錦衣衛和東廠西廠之間的關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錦衣衛

來自網絡的圖片

錦衣衛和東廠西廠之間的關係在明朝,有兩大臭名昭著的特務機構,分別是錦衣衛與東廠,其實明朝還有一個與東廠相似的西廠,而東廠西廠都是由宦官執掌的,在影視劇中,經常看到錦衣衛與東廠的衝突,突出東廠的暴虐,那麼歷史上錦衣衛和東廠、西廠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呢?[1]

東廠、西廠和錦衣衛是明代在刑部都察院大理寺這三個司法機關以外設置的直接聽命於皇帝,執掌「詔獄」的特務機構,並成為廠衛機構。

錦衣衛,皇帝的侍衛機構。前身為太祖朱元璋時所設御用拱衛司。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設大內親軍都督府,十五年設錦衣衛,作為皇帝侍衛的軍事機構。

西廠在明朝歷史上只短期存在過,明憲宗成化年間成立了一個新的內廷機構——西廠。其勢力甚至超過了老前輩東廠

西廠僅僅成立5個月就被撤銷,只相隔一個月憲宗又恢復西廠。明武宗繼位後,大太監劉瑾掌權,宦官勢力再度興起,西廠復開,劉瑾倒台,武宗才下令撤銷西廠。西廠作為一個臨時產品,就這樣在歷史上永遠地消失了。

錦衣衛的首領稱為指揮使(或指揮同知、指揮僉事),一般由皇帝的親信武將擔任,很少由太監擔任。屬於外臣。而東廠、西廠的首領是宦官,即內臣。

在與錦衣衛的關係上,東廠後來居上。由於東廠廠主與皇帝的關係密切,又身處皇宮大內,更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錦衣衛向皇帝報告要具疏上奏,東廠可口頭直達;皇帝還賦予東廠督主以監督錦衣衛人員的權力。東廠和錦衣衛的關係,逐漸由平級變成了上下級關係 。在宦官權傾朝野的年代,錦衣衛指揮使見了東廠廠主甚至要下跪叩頭。

東廠、西廠與錦衣衛共同點是監視、偵查、鎮壓官吏的不法行為,即「巡查緝捕」。

總之,出於專制政權的內部需要,皇帝需要一個獨立於官僚機構之外的勢力供自己使用,東廠西廠錦衣衛都是這樣的機構。

錦衣衛創立於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明朝特有的軍政情報搜集機構。錦衣衛主要職能為侍衛儀仗和巡查緝捕,其首領稱為錦衣衛指揮使(正三品),一般由皇帝的親信武將擔任,直接向皇帝負責。錦衣衛可以逮捕任何有嫌疑的對象,並在詔獄中對其進行不公開的審訊,三法司(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均無權過問。

東廠創立於明成祖朱棣執政時期。當時朱棣覺得,和身處宮外的錦衣衛相比,自己身邊的太監更為可靠,而且太監都在皇宮之中,聯繫起來也更加方便。於是在永樂十八年(1420年)十二月,朱棣設置了一個稱為「東緝事廠」(簡稱東廠)的新特務機構,由自己的心腹太監擔任東廠首領,即提督東廠太監。東廠內部的人則尊稱其為廠公。

東廠的職能是監視官員、社會名流、學者等各種政治力量,並有權將監視結果直接向皇帝匯報。東廠的偵緝範圍非常廣,從朝廷會審大案,到朝廷各個衙門都有東廠人員坐班,監視官員們的一舉一動。

從理論上說,東廠和錦衣衛屬於並行機構,不存在上下級關係。但實際上,東廠的權威要高於錦衣衛。尤其到了明朝中後期,提督東廠太監個個權傾朝野,比如著名的王振、劉瑾、馮保、魏忠賢曹化淳。所以,錦衣衛在無形之中就矮了東廠一截,甚至還有錦衣衛指揮使拜東廠廠公為乾爹的。

明憲宗時為加強特務統治,於成化十三年(1477年)設立了「西緝事廠」(簡稱西廠)的特務機構。西廠的職能是偵查臣民的言行,並可以對疑犯進行拘留、用刑。西廠成立後不久,權勢就超過了東廠,後來在群臣的強烈反對下,被迫撤銷。正德元年(1506年)西廠又被復開。五年後,提督西廠太監劉瑾倒台,西廠再度被撤銷。作為一個短命的特務機構,西廠只有兩任提督,分別是汪直和劉瑾。

除了錦衣衛、東廠、西廠外,明朝還存在過一個叫內行廠的特務機構,是由太監劉瑾設立的。內行廠除監察臣民外,錦衣衛、東廠和西廠也在監察之例,權勢居東、西廠之上。不過劉瑾倒台後,內行廠和西廠同時被撤銷,一共只存在了五年。

明朝的這幾大特務機構有效的維護和捍衛了皇權的至高無上。但同時也因為這些特務機構的權限過大,經常濫用私刑,製造冤假錯案,所以導致了它們在明代社會上的評價非常差。[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