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長吻海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長吻海蛇
圖片來自orientaldaily

長吻海蛇學名Hydrophis platurus or Pelamis platura ),又稱黃腹海蛇黑背海蛇裂頰海蛇,是蛇亞目海蛇科下的一種,曾經隸屬於長吻海蛇屬下的唯一一種長吻海蛇( Pelamis platura),現在被分入海蛇屬,主要分布於世界上的熱帶海域,雖然沒被納入台灣六大毒蛇,但毫無疑問是台灣最毒的,則台灣最毒的陸棲則是雨傘節

特徵

長吻海蛇身體扁長,鱗片狀呈四邊型,身體最厚壯的地方約有49至67排鱗片圍列,腹鱗約有264至406片,鱗片細碎,橫鱗間有凹槽相間。頭部狹窄,鼻端尖長。身體顏色種類甚多,但多以雜色相陳,並以黑色黃色棕色為主。腹部與背鱗顏色有很大對比,腹部以黃色為基調,同時佈有一些黑色小斑點。雄性長吻海蛇體長約為72公分,雌蛇則為88公分;雄蛇尾部約長8公分,雌蛇則長9公分。

習性

長吻海蛇是卵胎生蛇類,在溫暖海洋中進行繁殖,雌蛇懷孕期為6個月左右。長吻海蛇不能於陸地上活動,牠們多出沒於海水中,有時更會聚集成千上萬條同類於水面上游弋。長吻海蛇能分泌神經毒素,經常用以獵殺魚類。目前未有人類被其咬傷中毒並引致死亡事件的報告。長吻海蛇出沒於太平洋海域,也是眾多海蛇中唯一會出沒於夏威夷群島的一種海蛇。[1]

生物演變

長吻海蛇是世界上分布範圍最廣泛的海蛇,同時亦是唯一能畢生存活於海洋(甚至深海)中,並於海中進行繁殖的蛇類。長吻海蛇與亞洲澳洲地區的陸地蛇類相當類似,彼此在血緣上有著緊密的關係。長吻海蛇對海水溫度的要求約為攝氏18 °C,但即使同樣有足夠溫度的海水,長吻海蛇仍只會活躍於亞洲、澳洲及印度洋海域,而不會出沒於大西洋地中海一帶(嚴格來說所有海蛇皆然);這可能是因為南美洲北美洲之間(巴拿馬附近)有一道經歷了數百萬年的大陸橋,將長吻海蛇通往大西洋的道路隔絕。

另外,海蛇亦不會從南美洲或非洲兩地的南端繞過陸地游至另一海域,這是因為上述兩洲南端的海水溫度均甚低,海蛇不堪其寒,因此並不會接近相關地方。[2]

參考文獻

  1. Liptow, J. 1999. "Pelamis platurus" (On-line), Animal Diversity Web. Accessed June 23, 2007 at [1] Template:Wayback
  2. The New York Times, published 24 April 1984, article by Sandra Blakeslea http://query.nytimes.com/gst/fullpage.html?res=9903E2DD1238F937A15757C0A962948260&sec=health&spon= Template:Wayback Accessed May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