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中學校牧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原台南長老教中學校講堂暨校長宿舍位於台南市東區 ,創校歷史追溯至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9月21日創立的英國基督教長老教會在臺南創辦長老教中學,是臺灣最早之中學,為台灣第一所西式中學。「長老教中學校」。
原址位於二老口街,於民國九十一年(2002年)6月25日公告為台南市市定古蹟。校長為英人余饒理;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經日本臺灣總督府立案,改稱「長老教臺灣高等學校」,後來亦根據日本新制規定改稱「基督教萃英中學」;大正元年(1912年),萬榮華抵臺出任第三任校長並重新遷校;二次戰後改稱「長榮中學」。
沿革
1880年創立了今台南神學院前身的「府城大學」後,由於學生來源不定,故長老教會便規畫成立中學來銜接。英國基督長老教會於1885年創辦全台第一所「長老教中學」,直至1939年通過正式立案,改稱為「私立長榮中學校(簡稱長榮中學)」。 1885年,「長老教中學校」成立於二老口的「舊樓醫館」(今台南啟聰學校已拆毀的博愛堂附近),首任校長為余饒理牧師,最初僅有20名學生,且只招收男生。然而因為校舍簡陋破舊,所以校務一時中斷,直到1894年才移往位於今天台南神學院校區內的新樓醫館。1899年之後,該校校務由宋忠堅、巴克禮與甘為霖等牧師代理到台灣日治時期的1901年,第二任校長費仁純(F.R.Johnson)上任為止,而在這之後,該校使用漢文、日文與英文上課,並於1906年經台灣總督府立案改名為「長老教台南高等學校」。
1914年萬榮華牧師出任第三任校長,選定東門城郊(現址)興建校舍,並於1916年完成遷校,提倡注重科學、英語、體育,並首度將足球運動引進台灣。直至1939年通過正式立案,改稱為「私立長榮中學校(簡稱長榮中學)」。即為「長榮中學」前身,為昔日台灣府城的東門城郊。最初建有兩棟傳統木構架形式教室(今體育組與諮商中心),在其北邊有兩棟宿舍,稱為「東學寮」與「西學寮」(今光鹽與友愛學舍),而講堂則位在教室南邊。而在1923年時,因萬榮華校長希望與學生朝夕相處,而自費興建宿舍(今校牧室)。然而後來因太平洋戰爭的爆發以及皇民化運動,包括萬榮華校長在內的英籍牧師被迫離台,學校也於1935年時由日籍的加藤長太郎出任第四任校長,並在1939年獲日本政府認可更名為「私立長榮中學校」。[1]
二次大戰結束進入民國時期後,長老教會取回校務管理權,並改由台籍的趙天慈出任第五任校長,並改校名為「私立長榮中學」。
特色
校園裡有兩棟建築被評為「台南市定三級古蹟」[2] ,建於1916年原做為傳福音用的講堂,一樓改為生命教育教室,二樓則為小禮拜堂,東、西、北三面為紅磚拱廊,有濃濃的巴洛克風,南邊正面兩旁有「衛塔」(聳立在正立面入口兩側的建築,烘托出入口的威嚴肅穆),其上有「都鐸式山牆」(有凸出的交叉骨架山牆),2樓混搭「壽」字水泥花磚、綠釉花磚與綠釉花瓶等台灣傳統建築元素,成為混合中西方特色的建築。
現今的校牧室暨生命教育中心,早期萬榮華校長與學生朝夕相處,自費興建校長宿舍「萬榮華校長公館」,亦屬巴洛克風格,為西洋拱圈迴廊西洋建築,正面拱圈以中央二樓處較大,左右各有三個拱圈。並建有煙囪設備,最頂端還以十字架妝點;建於1915年的兩棟木架構形教室,為今日體育組和椰林藝廊,具歷史意義,校內保留完整文物的校史室。
資訊
地址:台南市東區 林森路二段79號
電話:06- 238-1711
影片
參考文獻
- ↑ 原臺南長老教中學校 (長老教中學),樹谷文化基金會考古推廣補助,2019-07-01
- ↑ 許陽明主導指定的台南市古蹟(提出古蹟破百政策 提出名單 ),從北投府城到港都ecomuseum 的部落格,2012-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