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長臂猿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長臂猿屬學名Hylobates),是長臂猿科[1](Hylobatidae)的四屬之一,以前曾被列爲唯一屬,通稱長臂猿。在類人猿(包括黑猩猩、大猩猩、猩猩和長臂猿)中體型最小[2]。因臂特別長而得名。體長45.6~63.5厘米,無尾,體重6~13千克。直立高不過0.9米;腿短,手掌比腳掌長,手指關節長;身體纖細,肩寬而臀部窄;有較長的犬齒。臀部有胼胝,無尾和頰囊。主要分佈於中國雲南爪哇島中西部的廣大地區。


外形描述

可愛的白色手掌長臂猿繩索行通過大橋

喉部有音囊,善鳴叫,不同種長臂猿的叫聲有很大差別。雄猿一般為黑、棕或褐色;雌猿或幼猿色淺,為棕黃、金黃、乳白或銀灰色。白掌長臂猿的手和腳及臉周圍為白色。白眉長臂猿的眉脊有白色的眉毛。黑長臂猿有的亞種冠毛直立,有的兩頰具白斑。

棲息於熱帶雨林和亞熱帶季雨林,樹棲。白天活動。善於利用雙臂交替擺動,手指彎曲呈鈎,輕握樹枝將身體拋出,騰空悠蕩前進,一躍可達10餘米,速度極快,能在空中只手抓住飛鳥。在地面或在懸空的藤蔓上行走時,雙臂上舉以保持平衡。結群生活,每群包括1對雌雄及其子女,一般不超過5~6隻。食物以漿果為主,也吃樹葉、小鳥、鳥蛋或昆蟲。每胎產1仔。 每日清晨從喉部音囊發出響亮的聲音。鳴叫的聲音因種而異,鳴叫時大多由1隻帶頭,群體共呼應,過數分鐘停止。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華南、緬甸直到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大部島嶼的熱帶雨林。中國雲南海南省有黑長臂猿,中國雲南特有白眉長臂猿和白掌長臂猿。數量稀少,已瀕臨絕滅,是中國一類保護動物。

研究發現

長臂猿的化石在華南和印度尼西亞中更新世以來的地層多有發現,它們與現生長臂猿在形態上和地理分布上都十分接近。但第三紀與長臂猿起源有關的化石過去主要發現在非洲和歐洲,於是過去一般認為現生長臂猿是由埃及早漸新世法雍層的原上猿經由東非中新世的湖猿或歐洲中新世的上猿進化而來。又有人把一種湖猿即Limnopithecus macinnesi定為樹猿,並認為它處於通往現代長臂猿的系統位置上。近年來由於在中國江蘇泗洪發現中中新世的醉猿和在中國雲南祿豐發現晚中新世的池猿,在亞洲找到了這種亞洲的小型猿類更接近的祖先。

分類

共分7種: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