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二號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長征二號丙 |
火箭代號 :CZ-2C/LM-2C 起飛質量 :242.5噸 設計單位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
長征二號丙(英語:Long March 2C,縮寫:CZ-2C或LM-2C)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是一種兩級常規液體運載火箭,採用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作為推進劑,主要用於發射低軌和太陽同步軌道衛星[1]。
長征二號丙在長征二號基礎上改進而來,於1976年啟動研製,1982年9月9日首次發射成功。1987年,長征二號丙火箭被授予「全國質量金質獎」。1999年,長征二號丙火箭被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授予「優質液體運載火箭」稱號。截止到2024年3月13日,共計發射77次,失敗1次,部分成功1次,成功率97.4%。
長征二號丙火箭具有高可靠性和不斷更新能力。在數十年來的數十次發射中,該火箭完成了國家賦予的一系列任務,為中國第一型「金牌火箭」,具有能在多個發射場發射多種軌道衛星的能力。
基本信息
芯一級
長征二號丙芯一級長26.822 m,直徑3.35 m,質量183 t,推進劑質量173 t,使用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推進劑,安裝YF-21C發動機,海平面推力2962 kN(302.2 t),海平面比沖2556 m/s(260.8 s),工作時間147 s。
YF-21C的最新參數為海平面推力2992.8 kN,海平面比沖261 s。已應用於長征二號丙芯一級。
芯二級
長征二號丙芯二級長11.307 m,直徑3.35 m,質量59 t,推進劑質量55 t,使用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推進劑,安裝一組YF-24C發動機,主機為YF-22C,真空推力742 kN(75.7 t),真空比沖2942 m/s(300.2 s),工作時間140-190 s。游機為一組YF-23C,真空推力4×11.8 kN(1.2 t),真空比沖2834 m/s(289.2 s),工作時間420-650 s。
整流罩
先後研製了3350M、3350L和4200C三型整流罩,以提供不同的可用包絡空間。3350L型整流罩是在3350M型整流罩的基礎上,柱段增加一個2361 mm高度的模塊化框段,均為玻璃鋼蒙皮材料結構方案,同時增加2組縱向分離爆炸螺栓。4200C整流罩則是組合CZ-3B火箭整流罩的前錐段、柱段和CZ-2F火箭整流罩倒錐段研製而成,柱段5400 mm高度匹配當前整流罩鐵路運輸[2]包裝箱的最大可用長度狀態。還研製了中國首型局部突出的異型整流罩,為特殊衛星量身定做精準的局部擴張空間。
特點
長征二號丙有以下第一:
我國服役年限最長的火箭:已服役40餘年。
我國第一型「金牌火箭」:首飛至1998年年底的17次發射均圓滿成功,被授予「優質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金牌」。
我國目前運用最靈活、用途最廣泛的運載火箭:我國以長二丙火箭為基礎,後又研製出了帶固體上面級的長征二號丙/FP、長二丙/SM、長二丙/SMA和帶液體上面級的長二丙/YZ-1S構型火箭。長二丙及其改進型火箭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中唯一同時具備發射近地軌道(LEO)、太陽同步軌道(SSO)、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及大橢圓軌道衛星能力的運載火箭,發射方式有單星發射、串並聯雙星、並聯三星發射、側掛多星發射。
「衍生」型號第一的火箭:加上液氫液氧的三子級即衍生出長征三號火箭,用於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後續又衍生出長征三號甲、長征三號乙和長征三號丙系列火箭。加上常規推進劑三子級,即衍生出長征四號火箭,用於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捆綁四枚同類型液體助推火箭,即衍生出長征二號E大推力運載火箭;進一步改進優化,則構建起我國空間站建設的「功臣、頂樑柱」——長征二號F火箭。
我國第一型涉足國際發射服務的火箭:我國的對外發射服務和技術合作在1985年就開始了。1985年,中國首次參加巴黎國際航空展覽會,同法國公司簽訂了一份使用長二丙火箭在發射返回式衛星的同時,搭載法國公司微重力試驗裝置的合同。這後來被看作是中國航天首次進入國際商業發射市場的標誌。1987年11月,中國又和一家瑞典公司簽訂合同,明確使用長二丙火箭搭載發射瑞典公司的「FREJA號」科學試驗衛星,這也是中國首次簽訂的衛星搭載發射服務合同;1992年10月6日,第十四顆返回式衛星發射任務中圓滿完成搭載服務。
實現我國空間探索國際合作的第一型火箭:2003年12月30日,長二丙/SM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探測1號衛星是「雙星」計劃中的第一顆衛星(赤道星)。地球空間雙星探測計劃是中國國家航天局與歐洲空間局的合作項目。長二丙/SM火箭的順利升空,實現了我國空間探索的第一次國際合作。
將國產衛星發射到大橢圓軌道的第一型火箭:長二丙/SM火箭成功地將探測1號衛星發射到了近地點550公里、遠地點66970公里的預定衛星工作軌道,這是當時我國發射的工作軌道最高的一顆衛星。
與上面級聯合執行發射任務的第一型火箭:長二丙/SM火箭最突出的特點是研製了一個全新的上面級。該上面級採用自旋穩定的姿態控制方式,並針對自旋穩定的特點,完成了大角速率長壽命慣組、四重分集GPS接收機、大推力小偏差固體發動機等重要技術的研製。
在3個內陸發射場成功執行過任務的第一型火箭:在酒泉、太原、西昌發射場執行的發射任務均完滿完成。
實現一子級受控再入的第一型火箭:2019年7月26日,長二丙火箭在遙感三十號07組衛星發射任務中搭載驗證了我國首個基於柵格舵的一子級再入控制技術。
實現整流罩帶傘降落的第一型火箭:2021年7月19日,長二丙火箭在西昌發射的遙感三十號第十組衛星任務中成功搭載驗證了「整流罩再入控制用減速傘超音速開傘」,「整流罩落區控制」關鍵技術得到突破,破解了整流罩再入過程跨音速段結構極易解體的難題,首次實現我國運載火箭整流罩帶傘降落。型號正在攻關的「整流罩落區控制技術」不僅將縮小整流罩落區面積縮小80%以上,更有望突破無損或輕損着陸、回收。
參考文獻
- ↑ 遙感科普——太陽同步軌道 ,搜狐,2024-05-08
- ↑ 鐵路運輸知識 | 鐵路運輸的特點你都知道嗎? ,搜狐,2019-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