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閉合水準路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閉合水準路線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一個科技名詞。

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結晶。這個民族[1]過去的文化靠着它來流傳,未來的文化也仗着它來推進,從大約是在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的「甲骨文」被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2]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後秦始皇統一中國,中國文字才逐漸走上了發展的道路,直至今天。

名詞解釋

閉合水準路線是從已知水準點出發,沿待測點B、C、D、E進行水準測量,最後測回到水準點。

閉合水準路線是指在實際的工程測量中,往往需要由已知高程點測定若干個待測高程點的高程。為了進一步檢核在觀測、記錄及計算中是否存在錯誤,同時避免測量誤差的積累,保證測量結果的精度,必須將已知點和待測點組成某種形式的水準路線,利用一定的檢核條件來檢核測量結果的準確性。

閉合水準路線是從已知水準點BM.A出發,沿待測點B、C、D、E進行水準測量,最後測回到BM.A。相鄰兩點稱為一個測段。各測段高差的代數和應等於零,即理論值應為零。但在測量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誤差,使得實測高差之和(測量值)往往不為零,從而產生高差閉合差。所謂閉合差,就是測量值和理論值(或已知值)之差,用Fh來表示。因此,閉合水準路線的高差閉差為: Fh=∑h測-∑h理=∑h測。

不同等級的水準測量,對閉合差的要求也不同。在國家測量規範中,圖根水準測量的高差閉合差容許值Fh(單位為mm)為:

平地:Fh=±40×L1/2;(1)

山地:Fh=±12×N1/2;(2)

式中 L--水準路線長度,即前後視距總和,km;N--測站數,當每公里大於16站時,按(1)式計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