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雨詩·吳江之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閔雨詩·吳江之南》是北宋儒家學者,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李覯的作品之一。
他生當北宋中期"積貧積弱"之世,雖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勵、奮發向學、勤於著述,以求安國濟民。他俊辯能文,舉茂才異等不中,講學自給,來學者常數十百人。李覯博學通識,尤長於禮。他不拘泥於漢、唐諸儒的舊說,敢於抒發己見,推理經義,成為 "一時儒宗"。 為紀念李覯,資溪縣建有泰伯公園[1],塑有李覯雕像。
“ |
吳江之南,是曰豐國。 五種之生天下食,一歲不登, 吾民菜色。如何天不仁, 縱彼旱孽稱其神。矯矯赤龍推火軒, 來自東南山。咸池愞水不敢沃, 陽侯失色愁烹煎。況茲畎畝流涓涓, 何足吸之唇齒間。但見禾與黍, 蓬勃紅塵起。土伯敕其屬, 掃路迎飢鬼。哀哉氓{上山下蟲}{上山下蟲}, 託身釜鬲惟蒸炊。小人怨咨君子知, 天生天殺今其時。我聞皇穹大德在生育, 愛養萬物同嬰兒。產民之身賦民食, 中道絕之何所為。當時冥冥間, 委任非其宜。山川之神各守土, 群龍受位司天池。上帝當軒親戒敕, 十日一雨無愆期。帝心仁且信, 臨下固不疑。謂言庶事有分職, 屏去視聽思無為。安知愚下鬼, 負德孤恩難制指。弄天之權侮人命, 貪嗜牛羊邀祭祀。忽焉一物不稱情, 因教此旱災生靈。雷霆之官畏罪莫敢諫, 頭枕天鼓眠不醒。帝在紫微垣, 下隔千里雲。徒勞銜血向空哭, 帝心雖聖安得聞。北斗侍帝側, 翰運氣母均四時。五星暨眾宿, 照曜亡偏私。夫何容此鬼, 恣行胸臆輕天威。定是機務繁, 耳目有所遺。小臣亦何者, 草莽負奇節。欲系神頸無長繩, 欲斬龍頭劍鋒缺。皇穹如未察凶邪, 空使小臣心鬱結。 |
” |
— [北宋]李覯 |
作者簡介
李覯(1009年~1059年),字泰伯,號盱江先生,北宋建昌軍南城(今江西省撫州市南城縣)人,住縣城北街瑾睦坊。北宋儒家學者,著名改革家。李覯一生以教學為主,40歲那年由范仲淹薦為太學助教,後為直講,所以後人稱他為"李直講",李覯家於盱江邊,創辦了盱江書院,故又稱"李盱江",學者稱盱江先生。
思想成就
李覯是北宋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他著書立說,大膽創新,在哲學上持"氣"一元論觀點[2],認為事物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認識論上,承認主觀來自客觀,因此,成為宋代哲學學派的先導,在我國哲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提出富國、強兵、安民的主張,寫了《富國策》、《強兵策》、《安民策》各十篇,闡述自己的見解。李覯哲學上的觀點和政治上的革新思想,在當時是獨樹一幟的,為稍後於他的王安石實行變法進行了哲學理論上的準備。
文學著作
李覯而且還是一位著作家。他主張文以經世、致用為貴,所以他的文章內容比較充實。即使是解經之作,也常常以古說今,有着濃厚的政治色彩。《潛書》十五篇,即是出於"憤吊世故,警憲邦國"(《潛書序》),"以康國濟民為意"(《上孫寺丞書》),纂寫而成。《慶曆民言》三十篇,李覯的其他散文,如書信、志銘、碑、記等,也都寫得通達有識,邏輯性強,為人們所稱道。在這些文章的字裡行間,他的用世思想時有流露。他的《袁州州學記》,起語不落俗套,立論警切,結構嚴謹,文筆穩健,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前人稱他"著書立言,有孟軻、揚雄之風"(《范仲淹薦李覯疏》)。"在北宋歐陽修、曾鞏、王安石間,別成一家"(《宋元學案補遺》卷三)。
詩詞作品
他的詩文,今存《直講李先生文集》(又稱《盱江先生全集》中華書局新出版的《李覯集》,即據此校點。)三十七卷,另有《外集》三卷附後。《宋史》卷四三二有傳。
視頻
閔雨詩·吳江之南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撫州市資溪縣泰伯公園旅遊指南,博雅文化旅遊網
- ↑ 李覯貢獻翻譯和賞析,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