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陽明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陽明祠位於貴陽城東扶風山麓,始建於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陽明祠是三組古建築的總稱,它包括陽明祠、尹道真祠、扶風寺三部分。三組古建築共同組成環境清幽、景色秀麗的扶風山風景區,清代西南巨儒鄭珍曾贊之為「插天一朵青芙蓉」。

陽明祠是後人為了紀念明代著名的哲學家軍事家和文學家,心學的創始人王守仁(字伯安,號陽明)(1472年—1528年)而建立的祠堂。祠內殿廊相接,林木蔥蘢,清幽宜人,詩文碑刻甚多,文物薈萃,引人注目[1]

祠內林木蔥蘢,根雕、盆景千姿百態,桂樹濃香四溢,碑刻甚多,曲徑迴廊,清幽 宜人。祠內現存有王陽明先生朝服線刻大像。祠內左右兩壁還嵌有王陽明先生的《訓士四 條》和《論語四條》木刻。建祠以來,文人墨客吟唱題贊,佳作不乏。

景區簡介

陽明祠,位於市東扶風山麓,始建於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此祠是為紀念明代哲學家、教育家王守仁(1472年一1528年)而建。以後幾度重修,現為省、市兩級文物保護單位。

四合院結構,主體建築為享堂(大殿),堂前有「正氣亭」、「桂花廳」與兩側遊廊相通。

享堂正中,塑有王陽明先生漢白玉雕坐像。

祠內殿廊相接,林木蔥蘢,清幽宜人,詩文碑刻甚多,文物薈萃,引人注目。

抗戰開始以後,祠寺被軍事機關及其它單位占用,年久失修。

文化大革命中,遭遇空前的大劫,屋宇殘破,所有碑刻損毀。

世紀八十年代末,貴陽市政府修復。依據舊拓片,由客居姑蘇的黔籍書畫家謝孝思先生僱請刻石名手,將碑刻一一複製。一百多年的名跡,又煥發新顏。

主要景點

陽明祠位於市東山麓的扶風山風景區(陽明祠)成階梯形依山而建,總面積約64畝,建築面積約30餘畝,由一寺兩祠(扶風寺、王陽明先生祠、尹道真先生祠)組成了其風格獨特,以王陽明先生祠為主體的古建築群體,這裡環境清幽,古色古香,1982年被市政府列為貴州省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10月又被列為貴州省愛國教育基地。

2006年晉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

貴陽陽明祠景區內路徑逶迤,古雅的明清建築群與參天古柏、百年銀杏丹桂、翠竹相輝成趣,更有為明代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學家王守仁、東漢貴州學者尹珍先生所設享堂,專奉二人漢白玉坐像,同時這裡還飽藏曆代名人的詩作、書法以及一些珍貴的楹聯、碑刻、書畫等史料,吸引了眾多的中外遊客聞名而至。

在遊廊及庭院中,有各種名貴的花卉及盆景,周圍辟有花圃、綠地、內設有石桌石凳,專供遊人休閒娛樂,古樸的建築,優雅的環境猶如一幅恬靜的風景畫,休頭之餘讓人品味,令人遐思,意境格外悠長。

貴陽陽明祠扶風寺以松巔閣為主體,辟有琴室、棋院、畫廊及茶坊、開展貴陽著名書畫展、貴州奇石展、千姿百態的木雕展等多項文化展覽,讓遊客在休閒中豐富對貴州古文化的了解與學習。

貴州著名學者尹道真於漢章帝和漢恆帝在位之際到中原學習進步文化,帶之予西南,是開創貴州先進文化之第一人。

在其享堂設有生平石刻、貴州二十四名人展及清代大學士所題貴州第一名匾——「德兼教養」等。

貴陽陽明祠為紀念中國古代七大聖人之一的王守仁先生所建的陽時祠由王陽明生平展——桂花廳、學術展——享堂、貴州碑刻精華——曲徑碑廊的正氣庭組成一天然小四合院,院內有兩珠五百多年的桂花樹,花開時節,金銀爭香、花香滿園,帶給遊人以幽靜、清新的意境。

視頻

陽明祠 相關視頻

陽明祠(1998-2017)
旅遊|探訪貴州陽明祠明清古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