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陽雀記得千年樹 苗家不忘紅軍恩(楊秀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陽雀記得千年樹 苗家不忘紅軍恩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陽雀記得千年樹 苗家不忘紅軍恩》中國當代作家楊秀廷的散文。

作品欣賞

陽雀記得千年樹 苗家不忘紅軍恩

山寨四周古木森森,蔚然深秀。古楓樹下長長的石板街,無聲地延伸進吊腳木樓中。

瑤光是紅軍長征革命史的一枚鮮活切片,筋脈凸現,紋理清晰。

我在「楓樹粑節」晴暖的陽光里,走進瑤光紅軍長征毛澤東詩詞紀念館,尋訪紅軍故事。幾位老人坐在紀念館大門前的長木凳上,為前來參觀的人們唱民歌,其中一首《紅軍長征過瑤光》,已經在瑤光流傳了八十多年。

甲戌年間亂紛紛,紅軍艱苦走長征。

經過福建江西省,兩廣湖南到黎平。

到了黎平分三路,三支三路走錦屏。

一支朝着清江走,一支又把小河行。

一支來到甘塘坳,一邊修路一邊行。

來到河口打一仗,打死敵人兩百兵。

三支會合瑤光寨,瑤光寨上鬧盈盈。

紅軍住過苗家寨,情意留在苗家心……

他們的歌聲里,激揚着用時光釀就的那種深情,質樸動人。雖然他們的歌喉已不再圓潤,甚至還有些嘶啞,但歌聲里濃濃的情義,深深的牽掛,讓我心裡湧上一股溫暖的熱流。

這首歌是用清水江流域「河邊腔」曲調演唱的,歌聲高亢激昂而又有流水般的韻味,尾音長、音波大、節奏慢,沉雄而舒展,婉轉動聽。這種曲調,是當地苗族人民在漫長的生產生活實踐中,長年累月與莽莽森林、高山峽谷、大河險灘打交道,從大自然領略和模仿奔騰澎湃的江水聲、山間瀑布激越的水流聲以及涓涓流淌的溪水聲,人與自然對話產生的天籟之音,常在山間獨唱或隔山隔河對唱,有「唱在高山,招來鳳凰,唱在江邊,喚醒龍王」之譽。這首歌從誕生之日起,瑤光人就年年唱。特別是從二OO一年開始,鄰近的韶靄、塘東、瑤光三個苗寨每年輪流在「嘗新節」「鬥牛節」和「楓樹粑節」舉辦「紀念紅軍長征過苗鄉」民族文化活動,這首歌自然成為各村寨民歌隊必唱的曲目。活動期間,舉辦民歌會、文藝演出、鬥牛等活動,來自青山界百里苗鄉的鄉親們,祭奠紅軍烈士,傳唱紅軍故事,共同緬懷紅軍精神,歌唱家鄉的滄桑巨變。

這些年裡,苗鄉紀念紅軍長征的歌會年年開,走進瑤光一帶的苗族村寨,只要一聊到紅軍,人們就會把「紅軍傳單」「紅軍渡」「紅軍路」「紅軍林」「紅軍筷」「紅軍識字課本」「紅軍墓」等等這些發生在苗鄉的故事,一件件一樁樁「擺」出來。問他們何以這樣熟悉這些掌故,他們自豪地說,這是苗家人對紅軍的紀念。

我走進紅軍長征毛澤東在瑤光居住過的李家大屋的廂房,仰望瑤光的那段高光時刻。

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中央領導所在的紅軍總部沿烏下江經八受、瑤里等村寨行進,下午到瑤光寨宿營。紅軍總部設在瑤光中寨的姜家大院裡,周恩來、朱德等中央領導大多住在這裡,而毛澤東則住在寨腳古樹旁李家大屋中的廂房。

一條石板街由古樹叢中蜿蜒而上,經李家大屋門前連通山寨里的家家戶戶。李家大屋由正屋和左側的廂房組成,廂房前有一塊青石鑲鋪的曬坪,外緣圍以青石欄杆。正屋建於清道光時期,為四間三層重檐懸山頂木質結構樓房,由湖南邵陽匠人建造,具有典型的清水江木商文化建築風格。廂房建於光緒年間。廂房經歷一百多年的風霜雨雪,仍散發出歲月沉澱的木頭清香。

毛澤東居室還保留着當年的模樣,一床,一桌,一盞油燈,簡樸中氤氳着濃濃的歷史氣息。在這裡,循着歷史脈絡,我真切地感受到中國革命宏大的歷史敘事,正經由族群記憶和民族民間文化的承載,浸潤人心。歲月深處,那些壯懷激烈的號角,還在雄奇曠遠的大山里迴蕩。

順着石板古街拾級而上,我來到「土司第」旁邊的節日文藝活動現場,舞台邊的屏幕里正在播放由黔東南本土音樂人創作演唱的《紅軍住瑤光》音樂視頻,這首歌我在瑤光聽過多次,獨特的音樂形象,精心裁剪的生態山水、綠色村莊、古樸民居,與歌詞、旋律一樣,不枝不蔓,直奔主題。歌中唱道:

家住苗族小村莊,村莊名字叫瑤光,

紅軍隊伍打這過,毛委員住在我的木樓上。

老木樓老木床,毛委員床前苦思量。

我為委員研草藥,調理好身體去遠方。

松油點燈閃閃亮,戰士睡的多安詳,

恢復體力攢足勁,長征路途還漫長。

入冬時節天氣涼,千萬別忘添衣裳。

編個斗笠送紅軍,她能伴你打勝仗。

晨霧瀰漫清水江,奔騰不息向東方。

紅軍集結要出發,撥開迷霧迎曙光。

清風搖枝,歌聲纏綿。「紅歌」喚醒了山村的記憶,人們沉醉在情意濃濃的歌聲里。一首首散發着泥土氣息的「紅歌」,山水化育,紅色鑄魂,承載的是歷史,凝聚的是精神,輝映在歷史的天空,迴蕩在苗家人的心靈深處,像生命一樣化入了成長的記憶。

而今硝煙已逝,當年戰鬥最激烈的前沿陣地河口,已經淹沒在三板溪電站庫區的浩渺煙波下,歷史的畫卷卻定格在這片山水風物的傳說中,深深銘刻進苗家兒女對紅軍生生不息的思念里。 [1]

作者簡介

楊秀廷,貴州省錦屏縣委政研室原主任,貴州省作協會員,202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第二期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培訓班學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