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壩紅軍長征遺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阿壩紅軍長征遺蹟,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分布於四川省小金縣、黑水縣、松潘縣、若爾蓋縣、茂縣、紅原縣。
簡介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在阿壩州停留一年零六個月,留下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兩河口會議、蘆花會議、沙窩會議、毛爾蓋會議和巴西會議會址,土門戰役、包座戰役、綏崇丹懋戰役遺址等等以及存留的58篇有關決議、指令等歷史文獻,600餘條標語,38首歌曲,72首歌謠,27篇故事和傳說,建立了少數民族最早的革命政權:格勒德沙共和國中央革命政府,以及座落在大九寨國際旅遊區內的紅軍長征紀念總碑[2]。
歷史回顧
1935年6月中旬,紅一方面軍從四川寶興縣進入阿壩州,橫穿阿壩州出境,歷時3個月。途中,翻越了夾金山、夢筆山、埡口山、倉德山和打鼓山等5座雪山;紅二方面軍從滇西進入甘孜地區之後,沿途也翻越了數座大雪山後進入阿壩州,橫穿阿壩州北部出境。具體過程是:1935年,紅軍左路軍兵分兩路。一路從安曲沿海子山樑子進抵阿壩;一路經四寨(紅原)進駐阿壩。進駐阿壩後,總指揮部設在格爾登寺內。張國燾在阿壩格爾登寺大殿內召開了反黨的「川康省委擴大會議」,即「阿壩會議」,作出了南下川康的「阿壩會議」。下旬,左路軍先遣部隊經過麥爾瑪至紅原白河,一部分已渡過白河,張國燾以白河漲水為由,並強令已過河的部隊折返阿壩。從阿壩出發,按原路返回,10上旬到達馬爾康卓木碉宣布成立偽中央,自封主席,與黨中央、毛主席分庭對抗,繼續南下。1936年7月,會合後的二、四方面軍從甘孜,行經色達後分兵兩路第二次北上向阿壩(麥桑)進軍(第三次經過阿壩)。1936年8月下旬,經茸安、查理、麥爾瑪,過賈洛箭步塘至紅原縣安曲過白河,繼續北上。紅軍長征三過阿壩,先後在這裡擊潰了麥桑士兵的阻擊,發生了查理寺戰鬥,賽格寺戰鬥,召開了「阿壩會議」決定南下川康,成立了格勒德沙共和國,進行了紅軍政策的大量宣傳。在整個阿曲河谷開展了大規模的籌糧活動,為紅軍最終北上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紅軍長征在阿壩三過雪山草地,打敗了國民黨和地方武裝的圍追堵截,特別是為堅決抵制張國燾南下,完成北上長征的創舉,是研究紅軍長征史珍貴的歷史資源。
視頻
阿壩紅軍長征遺蹟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國務院關於公布第六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名單通知 ,文博在線
- ↑ 綏崇丹懋戰役 ,價值中國,20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