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陸地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陸地棉(學名:Gossypium hirsutum Linn.)是錦葵科棉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高0.6-1.5米,小枝疏被長毛。葉闊卵形,基部心形或心狀截頭形,裂片寬三角狀卵形,上面近無毛,下面疏被長柔毛;葉柄疏被柔毛;托葉卵狀鐮形,早落。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通常較葉柄略短.。蒴果卵圓形,具喙,3-4室;種子分離,卵圓形,具白色長棉毛和灰白色不易剝離的短棉毛。花期夏秋季。[1]

原產美洲墨西哥。十九世紀末葉始傳入中國栽培。已廣泛栽培於中國各產棉區,且已取代樹棉和草棉。陸地棉喜溫好光性植物,適宜種植於沙壤土。

陸地棉因最早在美洲大陸種植而得名,是世界上四大棉花栽培種中重要的品種。陸地棉纖維品質好,商品上稱為細絨綿,是中國輕紡工業的主要原料。

植物學史

中國是世界上植棉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已經有2000多年的種植歷史。棉屬共有四個栽培種,即陸地棉(G.hirsutum)、海島棉(G.barbadense)、亞洲棉(G.arboreum)和草棉(G.herbaceum)。其中,由於亞洲棉在中國栽培歷史長,分布廣,變異類型也多,故在中國習慣上又稱之為「中棉」。這四個棉種在中國都曾經種植過或正在種植。長期以來,中國棉花栽培的主要棉種為亞洲棉和草棉。隨着機器紡織業的發展,世界紡織業對棉花品質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適應世界市場的需要,中國開始引入陸地棉品種來種植推廣。由於陸地棉具有纖維長、韌度強、適合機器紡織等特點,它開始並開始逐步取代中國長期種植的中棉和草棉。

陸地棉是世界上栽培最廣泛的棉種之一,在世界棉花種植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由於中國陸地棉品種大都直接或間接引自美國,所以,在中國習慣上稱之為「美棉」。從1865年陸地棉開始從中國上海引入並開始推廣,已有140餘年的歷史。中國引進、推廣美棉的主要動因是為了改良棉花品質以適應近代機器棉紡織工業的需要。總結起來,美棉種子是由各地政府直接從美國購入或由外國來中國傳教士或商人零星帶來,通過海上運輸方式,運達中國東部港口,再通過陸運方式,轉運分發至內陸各省份,逐步推廣傳播開來的。伴隨着引種的進程,美棉在中國的推廣也相應經歷了三個階段:盲目引種、直接推廣;科學試驗、改良推廣;引育結合,大力推廣。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0.6-1.5米,小枝疏被長毛。葉闊卵形,直徑5-12厘米,長、寬近相等或較寬,基部心形或心狀截頭形,常3淺裂,很少為5裂,中裂片常深裂達葉片之半,裂片寬三角狀卵形,先端突漸尖,基部寬,上面近無毛,沿脈被粗毛,下面疏被長柔毛;葉柄長3-14厘米,疏被柔毛;托葉卵狀鐮形,長5-8毫米,早落。

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通常較葉柄略短;小苞片3,分離,基部心形,具腺體1個,邊緣具7-9齒,連齒長達4厘米,寬約2.5厘米,被長硬毛和纖毛;花萼杯狀,裂片5,三角形,具緣毛;花白色或淡黃色,後變淡紅色或紫色,長2.5-3厘米;雄蕊柱長1.2厘米。

蒴果卵圓形,長3.5-5厘米,具喙,3-4室;種子分離,卵圓形,具白色長棉毛和灰白色不易剝離的短棉毛。花期夏秋季。

生長環境

陸地棉是喜溫好光性植物,適宜種植於沙壤土,壤土和輕粘土等傳熱透氣性較好的土壤內,但這些類型的土壤有機質和腐殖質含量低,不宜連作太久,一般35年。

分布範圍

陸地棉原產美洲墨西哥。在中國河北、山西、山東、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陝西、甘肅、新疆等地普遍栽培。


栽培技術

播種技術:在犁地作業完成後,撿拾殘茬、殘膜;播前用除草劑進行土壤封閉,耙地至待播狀態。

播種方式:當膜下5厘米地溫連續3天穩定通過14℃開始播種,播種期在4月中旬。行距採用機采棉配置,(10+66+10+66+10)厘米,1機3膜,工作幅寬8.6米,滴灌毛管鋪設在地膜下,鋪膜、播種、布管、覆土、鎮壓一次完成。

播種質量:採用機械式播種機,比氣吸式播種機更加精細,精量播種,做到1穴1粒,播深3.0-4.0厘米。

放苗封孔、早定苗:棉苗出土50%、葉轉綠時,開始查苗、放苗、封孔。第1片真葉展平時開始定苗,並及時封洞保墒,防止透風降溫,定苗要求去弱留壯,去病留健。採用機采棉模式,1膜6行,用180厘米幅寬、厚0.008毫米地膜,膜上行距(10+66+10+66+10)厘米,密度因地制宜。

人工除草:在定苗的同時,人工拔除穴內及行間雜草,剷除大行雜草。

化學調控:苗期蹲苗。化學調控,實行統一機械、統一時間、統一配藥,堅持「促弱調旺「原則。在2-3葉期,每667平方米噴施縮節胺0.3-0.6克,便於培育壯苗。形成合理群體結構。4-5葉期每667平方米噴施縮節胺1.0-1.5克;6-7葉期,棉花進入盛蕾期,此時期棉花生長最快,如果化控措施不當,易形成兩極分化,要麼不長,要麼瘋長,不利於形成合理的群體結構,此時需根據棉花的長勢長相,對日生長量和出葉速度進行化調,一般每667平方米噴施縮節胺2.0-2.5克,根據情況10天左右(12-13葉期)再噴施1.5-2.0克進行調控。打頂前10-15天嚴禁使用縮節胺調控,便於打頂。打頂後7天左右每667平方米用縮節胺5-6克局部噴施,促進頂部坐鈴,在頂部果枝倒一節拉出15厘米時,每667平方米用縮節胺8-12克調控。

節水灌溉:科學合理灌水,保證棉株穩健生長。在土質粘重,苗期風沙大,氣候乾燥的地方。棉花苗期生長十分緩慢,每年春播結束後滴頭水前,根據地中苗情適當滴補墒水。滴補墒水不僅能夠對欠墒土壤進行墒度補充,同時還可以對棉花進行「提苗」,加快苗期棉花出苗生長進程。根據棉花生長情況確定滴水時間,基本要做到頭水早,滴頭水時間在6月上旬。滴灌地滴水次數13次,每次間隔5-7天,全期每667平方米灌水320立方米,單次灌水23立方米。8月下旬停水。

合理施肥:按照棉花需肥規律施肥,掌握「前輕、中重、後補」的原則,重施花鈴肥,後期施肥不能偏晚。6月20-30日(初花肥),每天每667平方米施肥1.3千克,共計13.4千克;7月1-30日(花鈴肥),每天667米施肥1.2千克,共計35千克;8月1-10日(蓋頂肥),每天每667平方米施肥1.8千克,共計18千克。

適時打頂:適時早打頂,提高有效果枝節位數量,是保證高產的有效管理措施。根據「時到不等枝、枝到不等時」原則,超高產棉田單株果枝10-12台,每667平方米保苗1.3-1.4萬株。打頂時果枝在8台左右。打頂時間在7月1日前後,10日復打頂必須結束。這是決定着棉花近一半產量的形成期;也是決定棉花是否貪青晚熟的關鍵時期,為提高棉花鈴重和促進早吐絮打下基礎。

合理密植:合理的種植密度,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合理利用棉花冠層群體優勢,更加有效進行光合作用,而且還可以最大限度提高細絨棉結鈴數,達到增產目的。高產田要有一定收穫株數作為基礎保證,高產棉田每667平方米收穫株數在13200株以上,超高棉田每667平方米收穫株數應在13000-14000株之間。

採收:9月15日前做好催熟脫葉工作,及時機械採收。

主要價值

陸地綿植株健壯,生長期中長,適應性廣,結鈴性強,鈴大,衣分高,皮綿產量高。纖維品質好,但各品種間的農藝性狀和纖維品質的變化較大。商品上稱為細絨綿,一般纖維長度在25-31毫米,細度在500-6000米/克,強力紡33-90支紗,是中國輕紡工業的主要原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