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陸游:美食兼詩文的烹飪學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陸游:美食兼詩文的烹飪學者,文化故事。[1]

故事內容 

人們都知道陸游是南宋着名的詩人,但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是一位精通烹飪的專家,在他的詩詞中,詠嘆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還記述了當時吳中(今蘇州)和四川等地的佳肴美饌,其中有不少是對於飲食的獨到見解。


陸游的烹飪技藝很高,常常親自下廚掌勺,一次,他就地取材,用竹筍、蕨菜和野雞等物,烹製出一桌豐盛的佳宴,吃得賓客們「捫腹便便」,讚美不已。他對自己做的蔥油麵也很自負,認為味道可同神仙享用的「蘇陀」(油酥)媲美。他還用白菜、蘿蔔、山芋、芋艿等家常菜蔬做甜羹,江浙一帶居民爭相仿效。


陸游在《洞庭春色》一詩中說,有「人間定無可意,怎換得玉膾絲蓴」的句子,這「玉膾」指的就是隋煬帝譽為「東南佳味」的「金齏玉膾」。「膾」是切成薄的魚片;「齏」就是切碎了的醃菜或醬菜,也引申為「細碎」。「金齏玉膾」就是以霜的後白色的鱸魚為主料,拌以切細了的色澤金黃的花葉菜。「絲蓴」則是用蓴花絲做成的蓴羹,也是吳地名菜。陸游在詩中稱讚的這些菜餚,在當時確實都是名菜。


陸游,是一位不亞於蘇東坡的業餘烹飪大師。在他的詩詞中,詠吟烹飪的有上百首。例如記錄他會做飯(面)菜(羹)的詩句就有「天上蘇陀供,懸知未易同」即是說自己用蔥油做成的麵條是天上蘇陀(即酥)一樣。他在《山居食每不肉戲作》的序言中記下了「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藥、芋、菜菔雜為之,不施醢醬,山庖珍烹也。」並詩日:「老住湖邊一把茅,時話村酒具山餚。年來傳得甜羹法,更為吳酸作解嘲。」。由此可見,陸游是很會烹飪,又愛烹飪的。


正是因為陸游欣賞這些家鄉名菜名點,所以當他宦遊蜀地之時,不時要通過懷念家鄉菜點來抒發他的戀鄉之情,寫出了「十年流落憶南烹」的詩句。


陸游不但會做,而且很懂得烹調技術。他長期在四川為官,對川菜興味濃厚。唐安的薏米,新津的韭黃,彭山的燒鱉,成都的蒸雞,新都的蔬菜,都給他留下了難忘的印象,離蜀多年後還念念不忘。晚年曾在《蔬食戲作》中詠出「還吳此味那復有」的動情詩句,在《飯罷戲作》一詩中,他說:「東門買彘骨,醢醬點橙薤。蒸雞最知名,美不數魚鱉。」「彘」即「豬」,「彘骨」是豬排。排骨用加有橙薤等香料拌和的酸醬烹製或蘸美至極。此外在詩中稱道了四川的韭黃、粽子、甲魚羹等食品。


陸游在選用新鮮的優質烹飪原料時寫道:「霜余蔬甲淡中甜,春近錄苗嫩不蘞。采掇歸來便堪煮,半銖鹽酪不須添。」他總結了選取用蔬菜不要調味,吃起來也很新鮮。並強調了新鮮原料一面來計是對的;但從「半銖鹽酪不須添」之句來看,又有點走向另一個極端,他否定了鹽(主味)應有的作用,過於強調「本味』也是不足取的。


陸游到了晚年,基本吃素,他認為吃既節儉,又可養生。他喜愛的素菜的白菜芥菜芹菜、香蕈、竹筍枸杞葉、菰、豆腐、茄子、薺菜等。還自親種菜,而且幾乎與葷菜絕了緣。同時還親自謂所以這樣節約,「不為休官須惜費」,而是「從來簡儉是家風」。何況「鄰家稗飯亦常無」,自己這樣吃蔬食,也可「使胸中無愧作,一餐美敵紫駝峰」。尤其嗜食薺菜,常常吃得不肯罷休。他對薺菜的做法也很講究,主張采來便煮,確保新鮮,不加鹽酪,突出真味。在評價薏米時,有詩句云:「初游唐安飯薏米,炊成不減雕胡美。大如莧實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滿屋」把大如莧實(雞頭肉)的薏米的白、滑、香的特點都寫得非常生動。


陸游又認為吃粥可以強身益氣,延年益壽,他在《食粥》詩中寫道:「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仙人名)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他之所以能夠活到八十多高齡,恐怕同他吃粥與晚年基本吃素有一定的關係。


陸游還提倡鄉土風味,如「鱸肥菰脆調羹美,(麥喬)熟油新作餅香。自古達人輕富貴,倒緣鄉味憶回鄉。」又如「祖國山河無限好,家鄉父老不患貧。淡雲出岫刪發何日,也味爭如鄉味醇。」這是有一定的道理。可見,陸游是位美食兼詩文的烹飪學者。

視頻 

愛國詩人陸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