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陳中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個人簡介

陳中瑞字藹亭,號芝孫,。少年喪父,廢學就商。工暇之餘,愛看進步書刊,持之以恆,學識漸廣,頗知古今治亂之理和當時世界形勢。清末,孫中山革命學說在閩、粵沿海和長江流域一帶廣為傳播。受孫中山學說影響,與徐秀鈞蔡公時張世膺參加革命活動,與林森(時為九江關文牘)、吳鐵城(廣東人,家居九江,設和昌商肆)等閩粵進步人士過從甚密,創"潯陽閱書報社"於八角石,實為秘密機關,並與外省聯絡。

人物生平

辛亥武昌起義[1],九江於10月23日宣布獨立。當時清海軍11艘軍艦,因缺乏給養,自漢口退至九江。陳中瑞與林森、吳鐵城登艦勸說他們與義軍合作,願負責籌發薪餉,諸艦官兵為之感動,加入義軍。九江軍政分府成立,公推馬毓寶為都督,陳中瑞任各屬宣撫及財政委員,協助馬毓寶籌措軍餉,使市場穩定,人心安定。

1913年,江西安徽湖南、廣東聯合反對袁世凱。李烈鈞首先宣布江西獨立,在湖口起兵討袁。陳中瑞籌款濟餉,不辭勞苦。及袁軍李純入贛,軍警監視甚嚴,他又善於應付,巧與周旋,使地方安然無恙。及袁世凱稱帝,他激烈反對,將長江沿岸消息秘密報告雲南廣西等省。在極其複雜的鬥爭中,他沉着老練,不露聲色,以智術自全。

人物評價

陳中瑞洞悉時變,深知非教育無從興治,非建設無從圖存。1916年,他集資創辦通津小學校和馬回嶺農林學校,為地方培育建設人才。他與舒先庚一道,籌劃經費,開墾荒山、填平九江龍開河兩岸低洼荒洲,以投資押簽方法計畝投資,分營土地,挖高填低,平整土地,開闢濱興洲。修建6條馬路,經緯縱橫,沿路招商設店,並建一座總商大廈。不久,任九江總商會會長,繼續建設濱興洲。支持許森姚肇之籌建廬映水電公司,使九江市區從此用上電燈。主持在龍開河造鐵橋(為江西修建最早的公路橋),橋下通行駁船,往來行人稱便。

參考文獻

  1. [1],百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