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陳家壩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陳家壩街道

圖片來自網絡

中文名 :陳家壩街道

所屬地區:重慶市萬州區

陳家壩街道,隸屬於重慶市萬州區,地處萬州區北部,東、東南與太龍鎮為鄰,南、西南瀕臨長江與老城區隔江相望,西、西北與五橋街道接壤,總面積34.8平方千米。 清末,陳家壩街道境域先後屬萬縣郭里一甲、萬縣陳家鎮;1992年3月,設陳家壩街道。 2011年,陳家壩街道總人口28821人。截至2020年6月,陳家壩街道下轄8個社區、5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江南大道6號。 陳家壩街道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為主;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工業以船舶製造、機械加工、電子元件、建築材料為主。 [1]

位置境域

陳家壩街道地處萬州區北部,東、東南與太龍鎮為鄰,南、西南瀕臨長江與老城區隔江相望,西、西北與五橋街道接壤,總面積34.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陳家壩街道地處萬州江南丘陵地區,地勢東高西低;地形呈波浪帶狀,谷地系統由濱江向縱深地段支狀延伸,大部分為丘陵山地,沿江向山呈台地分布;境內最高點位於冠山,海拔620米;最低點位於塘角1組楊家背,海拔175米。

氣候

陳家壩街道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7.7°℃,1月平均氣溫7℃,極端最低氣溫-2℃(1955年1月27日、1975年12月15日);7月平均氣溫28.5℃,極端最高氣溫41℃(2006年8月15日);最高月平均氣溫37.3℃(2006年8月),最低月平均氣溫1℃(1955年1月);生長期年平均275.5天,無霜期年平均297.4天,最長達334天(1993年),最短258天(1992年);多年平均年日照時數1484.4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229.2毫米,最大降雨量1635.2毫米(1982年),最少降雨量842.1毫米(2001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9月,6月最多。

水文

陳家壩街道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境內最大河流為長江,西起五橋街道蓮花社區,東至太龍鎮向坪社區,江岸線長達12千米。

自然災害

陳家壩街道主要自然災害有旱澇、風災、低溫、霜凍、雷擊等;旱災頻率集中在7—9月;洪澇災害多發生在4—10月,強降雨常伴隨風災、雷擊、滑坡;暴雨災害年均發生在4次,主要發生在6—8月,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70年5月13日。

人口

2010年,陳家壩街道總人口24745人。2011年,陳家壩街道總人口2882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7206人,城鎮化率59.7%;另有流動人口11125人。總人口中,男性14011人,占48.6%;女性14810人,占51.4%;14歲以下3368人,占11.7%;15—64歲21027人,占72.9%;65歲以上4426人,占15.4%;以漢族為主,達28676人,占99.5%;有土家1個少數民族,共145人,占0.5%。2011年,陳家壩街道人口出生率9.8‰,人口死亡率2.9‰,人口自然增長率6.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828.2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陳家壩街道財政總收入1248萬元,比2010年增長0.6%。

農業

2011年,陳家壩街道有耕地面積6795畝。2011年,陳家壩街道農業總產值5742萬元,比2010年減少0.5%,農業增加值130萬元,占生產總值的5.2%。陳家壩街道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為主。2011年,陳家壩街道生產糧食3656噸,人均248千克,其中小麥286噸,玉米763噸,稻穀1551噸。陳家壩街道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2011年,陳家壩街道蔬菜種植面積3200畝,產量6675噸;柑橘種植面積5629畝,產量7808噸。陳家壩街道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陳家壩街道生豬出欄量1.0萬頭,年末存欄1045頭;家禽年出欄量6.5萬羽,年末存欄量7000羽。

工業

陳家壩街道工業以船舶製造、機械加工、電子元件、建築材料為主。2011年,陳家壩街道工業生產總值51.7億元,比2010年增長70.8%。2011年,陳家壩街道有工業企業5家,職工3600餘人,實現工業增加值7.5億元,比2010年增長15.1%;營業收入45.9億元,比2010年增長152.9%,實現稅金2591萬元;工業經濟綜合效益指數達373.8,比2010年增長122.4%。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