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陳獨秀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陳獨秀墓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陳獨秀的墓地,位於安徽省安慶市大觀區十里鄉。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1942年5月27日晚,陳獨秀在四川江津病逝,由於經濟拮据,家屬無力將其歸葬安慶,只能由當地士紳、生前友好資助,6月1日葬於縣城大西門外鼎山麓康莊。1947年2月,陳獨秀三子陳松年根據父親遺願,將其歸葬於安慶北門葉家沖(現屬十里舖),與元配夫人高曉嵐合冢。墓碑上刻「先考陳公幹生之墓」(陳干生為陳獨秀參加科考時用名)。文化大革命期間,家人不敢前去掃墓,墓地逐漸被草木湮沒。

1979年10月,陳獨秀誕辰100周年時,由安慶市政府補助經費,以其四個兒子延年、喬年、松年、鶴年的名義重修墓地,碑文為「陳公仲甫字獨秀、母高太夫人合葬之墓」。1982年,安慶市政府將陳獨秀墓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並重修墓冢。1998年5月,安徽省政府批准陳獨秀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此後有關部門投資1300萬元,對陳獨秀墓進行全面修繕。現墓園面積達1058.85平方米。墓體坐北朝南,由墓冢、墓碑、墓台、護欄、墓道構成。墓碑上刻「陳獨秀先生之墓」七個大字[1]

景區簡介

陳獨秀墓,墓碑無語,鮮寄懷。被闢為「 安徽省少先隊 教育基地」、「 安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 陳獨秀墓,在歷經風雨、幾次修復之後,迎來了一批又一批的遊客。


陳獨秀安葬於安慶市北門外 十里鄉葉家沖的一塊坡地上。這是陳獨秀靈柩於1947年從四川江津遷回家鄉後與 原配夫人高曉嵐的合冢,2001年經保護性維修後,總面積1058.85平方米。墓 坐北朝南,由墓冢、墓碑、墓台、護欄、 墓道構成。墓冢高4米,直徑7米,漢白玉貼面。墓碑通高2.4米,碑身高1.8米。墓台兩層,正方形,通高2.4米,四周有漢白玉欄杆。墓南台階與長30米、寬6米的墓道相連接。墓的兩側,各排列32株杉樹,喻示着陳獨秀走過的64個春秋;5棵龍柏松,則代表他曾經擔任過中國共產黨一大至五大的總書記或執行委員會委員長。

安慶市按照上級指示精神,在1982年撥專款兩萬元對墓進行整修。1998年,陳獨秀墓被批准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現正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從墓冢東北方向穿過一條林間小徑,約百米處有一簡易小院,占地1.2畝,院中二層主樓於1995年始闢為陳獨秀生平事跡陳列室。內設5個展廳,由10個標題版面構成,展覽使用照片資料153張、文獻資料6份、生活用具(家具)16件,其中國家一、二級珍貴 歷史文物4件。

目前,安慶市擬以陳獨秀墓為重點,在上世紀90年代原規劃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建「獨秀園」。新的 規劃修編已完成,並在抓緊實施建設。不久的將來,一個集紀念、教育旅遊於一體的園林式紅色旅遊景點,將為世人所矚目。

視頻

陳獨秀墓 相關視頻

陳獨秀在1921
攬夏之安徽安慶大觀區

參考文獻

  1. 影像陳獨秀:一位倔強的安慶人,騰訊網,2020-01-05
  2. 安慶市陳獨秀墓,安徽文明網,201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