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隆德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隆德縣是中國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下轄的一個縣,位於寧夏南部。隆德縣得名於羊牧隆城及德順軍兩名之尾首二字。

地處北緯35度21分至35度47分、東經105度48分至106度15分之間。東望關陝,西眺河洮,南走秦州,北通寧朔;襟帶秦涼,擁衛西輔,有「關隴鎖鑰」之稱。南北長47公里,東西寬41公里,全縣幅員面積985平方公里。總人口18.21萬人(2013年),縣政府駐城關鎮。

歷史沿革

古為戎狄部落遊牧地。

周為荒服,居西戎。

秦屬北地郡。

漢、三國屬安定郡。

南北朝屬北魏秦州。

隋屬平涼郡。

唐為原州監牧地。

宋始有行政建置,初設籠竿城,後以籠竿城建德順軍,屬渭州,隸秦鳳路。領隴干縣、水洛城、靜邊寨、隆德寨、得勝寨、通邊寨、治平寨、懷遠寨等一縣、一城、六寨。

金升德順軍為德順州,後升隴安郡。轄隴干縣、水洛縣、威戎縣、隆德縣、通邊縣、治平縣6縣,得勝寨、寧安寨、靜邊寨、懷遠寨4寨,中安堡一堡。

元設德順州。後並治平、威戎、水洛人隴干。大德八年(1304年)隴干縣並人德順州,旋省德順州設靜寧州,靜寧州所轄為隴干縣的全部,德順州其餘轄地由隆德縣領屬。

明設隆德縣,屬陝西平涼府。初設宣化、輔德、弼隆、曹務、里仁5里,後編仁隆、德化2里。

清仍屬陝西省平涼府,初設仁隆、德化二里,康熙三年(1664年)編廢藩租戶為效義里共3里。光緒間,編東、西、南、北、中5區。

中華民國,隆德縣屬甘肅省隴東道、涇原道,旋屬甘肅省第二行政區。全縣編21堡。民國二年(1913年),屬甘肅涇源道。十四年(1935年),屬甘肅省第二行政督察區。十七年(1938年)全縣編為6區。二十九(1942年),設置西吉縣,將平峰鎮和蒙宣、興平、將台3鄉劃歸西吉縣。三十一年(1944年8月),設西吉縣,平峰、蒙宣、韓溝、將台劃給西吉。劃後設3鎮6鄉。

1949年,隆德解放。

行政區劃

固原市隆德縣衛星地圖原圖鏈接來自便民查詢網 的圖片

截至2016年,隆德縣下轄10鄉3鎮,113個行政村,10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17.64萬人,其中回族人口1.8萬人。

鎮:城關鎮、沙塘鎮、聯財鎮。

鄉:觀莊鄉、山河鄉、鳳嶺鄉、楊河鄉、好水鄉、陳靳鄉、神林鄉、張程鄉、奠安鄉、溫堡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隆德縣位於寧夏南部邊陲,六盤山西麓,縣境北毗連靜寧、西吉,東南直接涇源、莊浪,東北周邊與固原接界。地處北緯35度21分至35度47分、東經105度48分至106度15分之間。南北長47公里,東西寬41公里,全縣幅員面積985平方公里。清涼河在城南,清流河在城北,二水在城西三里店交匯。

隆德境內多山。六盤山主峰海拔超過2900米,因中共領袖毛澤東詩句「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捲西風」<清平樂·六盤山>聞名。此山有些地段林木蔥鬱,不同於周圍黃土高原之童山濯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尚有等猛獸出沒。山頂建有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紀念亭,電視轉播塔,氣象站等。全長2385米的六盤山公路隧道洞穿山腹。

地形

隆德縣地形東高西低,十山九溝,六盤山東峙,7條河西流,形成谷地,丘陵插嵌眾水之間。最高海拔美高山2942米,大部分區域在1900至2500米之間。 地貌類型分為黃土丘陵溝壑區(占55.70%)、陰濕土石山區(占33.26%)、河谷川道區(占11.04%)。除六盤山外,散處於全縣較為有名的山脈是鳳太山、牧丹山、峰台梁、清涼山、北象山、蟠龍山等。溝道138條,山峰115座,峽谷5條,灣296個,灘15個,梁104個。

水文

隆德縣境內地表水有渝河、莊浪河、好水河、什字河、水洛河、唐家河、甘渭河等七大河流。隆德地勢東高西低,水流方向為東西走向。地下水分白堊系基岩風化裂隙潛水,河谷第四系砂礫石層潛水含水和黃土上層滯水。

氣候

隆德縣氣候屬中溫帶季風區半濕潤向半乾旱過渡性氣候,春低溫少雨,夏短暫多雹,秋陰澇霜旱,冬嚴寒綿長,素有「溽暑有風還透骨,芳春積雪不開花」之說。年平均氣溫5.1度,為全區最低氣溫,1月份最低,極值為-25.7度;7月份最高,極值為31.4度。 年平均日照時數2228小時,無霜期124天,最少94天。 年均降水量745.4毫米,多集中在夏秋兩季,尤以7、8 兩個月為降水集中季節。1995年以來,由於連年持續乾旱,降水量大大下降。災害性天氣主要有大風、乾旱、冰雹、霜凍等。

河谷川道農牧區屬濕潤乾旱過渡地帶,氣候溫暖乾燥,黃土丘陵農林區半乾燥溫熱。

土壤

隆德縣土地分始成土、黑壚土、黑麻土、新成土、棕壤、灰褐土、黝土、山地草甸土、草甸土、沼澤土10個類型。

交通:312國道過境。

人口民族

截至2017年,隆德縣總人口17.5392萬人,其中,漢族15.2587萬人,回族人口2.2686萬人,其它民族119人。男性90987人,女性84405人;男女性別比例為108∶100。

隆德縣常駐民族有漢族、回族、滿族藏族蒙古族壯族苗族土家族等民族,其中藏族10人,蒙古族12人,壯族13人,苗族10人,土家族10人,其它民族64人。

自然資源

礦產

隆德縣境內礦產資源主要有:油頁岩[1]泥炭石英砂岩砂礫石磚瓦粘土、泥灰岩及石膏8種。除磚瓦粘土、砂石、石膏等已開採利用,其餘均未開採。

植物

隆德縣境內植物共93科788種,其中藥用90科618種。《隆德縣誌》列名苔蘚植物41種,蕨類植物18種,裸子、被子植物729種。被子植物為優勢種群,分86科,337屬,占全國被子植物總科數的28.5%,占總屬數的11.3%,占總種數的2.9%。788種植物中,資源植物322種11類。國家重點保護的稀有植物桃兒七、黃芪2種,造林樹種及經濟植物45種,油料植物50種,澱粉植物14種,纖維植物20種,單寧植物36種,牧草24種,花卉觀賞植物18種,食用菌、藻類21種,野生果菜類29種。境內六盤山自然保護區有華山松、糙皮樺、沙棘灌叢等耐寒、耐旱、耐貧瘠的優良樹種。

動物

動物34種,禽類81種。陸棲脊椎動物分森林動物群、灌叢草地動物群、河谷動物群和田舍動物群4類,隸屬24目60科。《隆德縣誌》載入名目207種,2個亞種。其中國家保護動物有金錢豹紅腹錦雞勺雞金雕5種;列為「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保護的有狼豺和豹、貓3種;列為「中日候鳥保護協定」的鳥有草鷺鵲鴿燕隼鵪鶉濱鷸丘鷸杜鵑夜鷹白腰雨燕百靈灰沙燕家燕毛腳燕白鵲鎢田鷚水鷚樹鷚柏勞黃鸝寒鴉石鴟地鶇葦鶯黃眉壽帶山麻雀朱雀錫嘴雀等36種。實齒蟾為六盤山獨有動物,為中國特有珍稀動物品目之一。

經濟概況

截至2012年,隆德縣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6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達到5800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79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640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億元。

地方文化

泥彩塑

隆德泥彩塑的代表是楊氏彩塑,楊氏彩塑藝術起源於清朝道光十二年,(1832年),發展至今已有6代傳人。該家族泥彩塑作品飽含純真與質樸的本土情節[2],造型優美生動、色彩淳樸明快,具有傳統藝術現代藝術相結合的理念。楊氏彩塑為寧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花燈

隆德民間歷來就有元宵節懸掛彩燈的習慣,連續舉辦了五屆文化藝術節,1991年成立了縣彩燈協會前在彩燈製作中又吸取剪紙、圖案畫等民間藝術的構圖特點,打破原來單一的燈型格局、創造了系列組合造型燈式,新增加了人物、器物、裝飾等品種如蓮花白菜、八掛繡球、猴擀麵、金蟾吐錢、白娘子等等。

刺繡

隆德刺繡品有兜、針扎、筆袋、煙袋、荷包等。這些。巨幅刺繡《松鶴圖》、《四條屏》等具有針功洗鍊做工精細,形象逼真,造型質樸大方,配色艷麗和諧之特點。1989年「全國首屆工藝美術精品」大賽中,獲獎的38件作品中,刺繡作品有31件,其中農村婦女杜玉蓮的作品方忱頂《絲綢色彩繡》獲中國十佳精萃,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並出國展出。七十高齡的婦女黨秀英的《古梳妝檯》和回族婦女馮琴花的《胸花》曾獲中國「95萬博杯藝術之鄉藝術精品展示大賽」三等獎。

剪紙

隆德剪紙,大部分出自農家婦女之手。隆德剪紙藝術經過一代又一代藝人不斷創新,形成了以回族為主體,融合漢族色彩的獨特風格,在眾多的剪紙紋樣中,有反映區域民俗、生產生活的作品,有千姿百態的花鳥、蟲魚等飛禽走獸和古今人物作品,其剪刻細膩多姿,形態生動多變,題材新穎,有着濃厚的鄉土氣息。

農村婦女靳淑田的剪紙《莊戶人家》,在中國首屆剪紙大賽中獲獎;回族婦女虎鳳英的剪紙多次參加中國大賽,並在中央電視台進行現場表演;剪紙藝人張偉在繼承傳統紋樣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創作出具有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訪問》、《敬老愛幼》、《回族趕集》、《太陽灶》、《幸福家庭》、《毛主席過六盤》等,先後在《寧夏群眾文藝》上刊登。在寧夏首屆剪紙展覽中隆德有46幅作品參展,有118幅剪紙作品參加了在蘭州舉辦的「西北民間藝術節」展覽,縣文化館編印了《隆德剪紙》。

高台馬社火

隆德高台馬社火祭神活動每年正月初九舉行,內容包括高蹺、推推車、趕毛驢、花船秧歌隊、彩車、腰鼓隊表演等,涉及表演、造型、語言、彩繪、手工製作等多種藝術類型。高台馬社火表演的內容都是古裝摺子戲,表演者一般都扮演戲中最精彩的人物。

民風習俗與周圍甘肅,陝西類似。重要的節日常有民間慶典活動,如除春節時有「耍社火」等。另有一些習俗中國他處似不多見,如農曆正月二十三「燎疳」,二月二炒食豌豆,五月五採摘柳枝懸於戶外,十月一日為先祖「送寒衣」等。

相關文學作品

張恨水的小說《燕歸來》中,女主角楊燕秋是甘肅靜寧人,在隆德長大並將此地看作故鄉。書中描寫了民國十七、十八年間陝甘兩省旱災,當地百姓民不聊生,吃樹皮草根為生尚無法糊口。楊燕秋一家人不得已離家向東逃難,楊燕秋賣身保全父母,一家人也支離流散。後楊燕秋跟隨繼父母到南京,繼父母去世後重返隆德縣尋找家人,亦要為西北建設做些實事,是為「燕歸來」。

風景名勝

九龍蓮花池

隆德九龍蓮花池俗稱北聯靈湫,在寧夏隆德縣縣城東北四十里。北聯池古稱北亂池、天鏡、雷澤、朝那湫,又名北亂池、北聯靈湫,是人文始祖伏羲孕生的地方,為隆德古八景之一。位於縣城東北20公里處的六盤山上,是葫蘆河的發源地之一。北聯池海拔2530米,池面闊50餘畝。池三面環山,層巒疊嶂,有九座山峰團繞,山勢巍峨峻拔。九座山形似九龍聚首,飲水於池。

隆德象山園

位於縣城北,北象山上。象山因其形似大象而得名。象首朝西,鼻伸微卷,溝缺為耳,四土堆為足,尾略朝北。象山園始建於1996年。園門牌樓式,園內石條鋪階,拾階而上,迥轉至巔。道旁築亭兩座以供遊人休息觀景。山腰有弘法寺。北象山遍置松柏山桃[3]

隆德清涼寺景區

位於隆德縣城南7.5公里處,距「312」國道6公里,包括小峽和大峽地帶,總面積3.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300m,年平均氣溫4.5℃,年平均降雨量580mm左右,無霜期102天。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共有植物788種,動物207種,是一個天然的野生動植物園。歷史上成吉思汗、李自成等攻占隆德城(古稱德順州)時都曾以此地為戰場。該景區集宗教文化和生態觀光於一體,有佛道兼容的寺廟群、青龍瀑布、成吉思汗點將台、笑佛山、筆架峰、墨池、情人谷、老君臥牛台、香爐峰、關公飲馬泉等景點。目前,景區基礎設施建設正在進行,已完成景區山門建設和8公里的道路整修硬化及景觀小橋、桃花池、石桌、石凳等工程。

紅崖老巷子民俗文化村

位於城關鎮紅崖村,距隆德縣城1公里,東靠六盤山西麓的清涼世界,依山傍水,綠樹環繞,環境清幽,歷史上的紅崖村,曾數次成為爭奪隆德縣城的指揮中心,發生在隆德境內的戰役不計其數,其中重大的戰事如宋金爭奪德順軍之戰、成吉思汗拔德順州、李自成攻占隆德城等,都曾在紅崖村安營紮寨,運籌帷幄,指揮戰事。1935年秋,紅二十五軍長征途徑隆德,其先遣部隊宿營在紅崖村,召開黨委擴大會議,研究部署工作,為該村留下了鮮明的紅色革命文化印記。

因有些山區地少人多,環境破壞嚴重,不適宜居住,近年當地政府陸續組織居民遷移到寧夏北部平原地區,新的定居點稱為「吊莊」。另外也有大批農村年輕人前往中國沿海地區尋求工作機會。

獲得殊榮

隆德書法繪畫剪紙泥塑篆刻等民間民俗文化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目錄100多個項目中,涉及到隆德的達50多個,其中楊氏泥塑[4]、高台馬社火被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作名錄,民間繪畫、剪紙等9個項目被列入自治區級非遺保護名錄。先後榮獲「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5]」、「中國文化先進縣」、「中國書法之鄉」等殊榮。

視頻

隆德縣 相關視頻

歷史悠久的隆德縣,有「關隴鎖鑰」的美譽,將迎來高鐵時代
航拍隆德縣渝河夜景
實拍寧夏隆德縣城,居住環境還是不錯的
隆德縣秦劇團團長梁瑞經典劇目《下河東》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