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隋白釉龍柄雙聯傳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隋白釉龍柄雙聯傳瓶隋朝時期的瓷器,現藏於天津博物館。

隋白釉龍柄雙聯傳瓶,高18.5厘米,口徑5.2厘米,底徑2.5厘米。盤口,單頸,雙腹相連,連接處有兩個環形系。肩左右兩側各塑一條修長的龍形柄,龍頭探入瓶口內。雙平底刻有銘文:「此傳瓶有並」。胎色白中泛黃,白釉下施有白色化妝土,釉未掛滿,腹部下端有垂釉流痕。

隋白釉龍柄雙聯傳瓶器身刻有其名稱,在古代陶瓷中較少見,為研究古代器物的名稱提供了實物資料;而且此傳瓶代表了當時(隋代)白瓷製作的最高工藝水平;2013年8月19日,國家文物局將其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

文物歷史

白瓷於北朝時燒製成功,北齊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出土的白瓷,是中國所見的最早的白瓷。這時候的白瓷釉色普遍泛青,說明還沒有脫離青瓷的影子,它的釉料中含量比較高。在此之後隋代墓葬中曾出土不少白瓷器,如隋開皇十五年(公元595年)張盛墓、大業六年(公元610年)姬威墓等,這批白瓷釉色較為勻淨,白度較高,是真正意義上的白瓷。

隋白釉龍柄雙聯傳瓶這種器形是隋代新出現的,從南朝雙柄單腹瓶變而來,造型華貴新穎,屬貴族使用的上品,常在貴族大型墓葬中出土。陝西西安隋大業四年(608年)李靜訓墓曾出土類似的一件文物,但無銘文,故隋白釉龍柄雙聯傳瓶的年代也應為隋代。 隋白釉龍柄雙聯傳瓶現收藏於天津博物館

文物特徵

隋白釉雙龍柄連腹傳瓶,瓶高18.5厘米 ,口徑5.2厘米 ,底徑2.5厘米, 腹徑11厘米。盤口,單頸,雙腹相連,連接處有兩個環形系。肩左右兩側各塑一條修長的龍形柄,龍頭探入瓶口內。雙平底刻有銘文:「此傳瓶,有並。」由此得知,這個瓶子的名稱應為「傳瓶」。此傳瓶胎細質堅,通體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黃,白釉下施有白色化妝土,釉未掛滿,腹部下端有垂釉流痕。

文物鑑賞

隋白釉雙龍柄連腹傳瓶器形為單頸雙腹,肩左右兩側各塑一條修長的龍形柄,龍頭探入瓶口內,似在貪婪地吸吮着瓶中的玉液瓊漿。雙龍柄為手工捏塑而成,手法簡單幹練,形象卻生動逼真。造型新穎別致,既具北朝和隋代瓷器所特有的渾厚凝重,又不乏靈秀活潑,其線條剛柔相濟,是隋代創新的器型,成為隋代稀有的瓷酒器精品。同時,單頸雙腹,飾有捏塑雙龍形柄的器型,體現出隋代的龍注重將龍的形象同器具的實用功能結合起來。

關於銘文「有並」,可以理解為此瓶瓶身雙腹相連,也可理解為此瓶成雙。

文物價值

相同造型的瓶子還有一件珍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隋白釉龍柄雙聯腹傳瓶),與天津博物館所藏瓷瓶尺寸相若,中國國家博物館那件出土於隋李靜訓墓,然而卻無刻款,因此天津博物館這件更顯珍貴,瓶子本身透露的信息更具有直觀的說服力。隋白釉龍柄雙聯傳瓶器身刻有其名稱,在古代陶瓷中較少見,為研究古代器物的名稱提供了實物資料;而且此傳瓶代表了當時(隋代)白瓷製作的最高工藝水平,是隋代稀有的瓷器精品[2]

視頻

隋白釉龍柄雙聯傳瓶 相關視頻

白釉雙龍柄聯腹傳瓶
《國寶檔案》隋代遺珍—白瓷雙腹龍柄傳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