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隨嫁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隨嫁姆
圖片來自sohu

喜娘,是中式婚禮以及漢字文化圈其他地區傳統婚禮,如朝鮮傳統婚禮越南傳統婚禮日本傳統婚禮琉球傳統婚禮中陪伴、照顧新娘並協助婚禮儀式進行的婦女。傳統上各地對喜娘稱謂不盡相同,中文一般通稱喜娘中國廣東香港澳門大妗姐北京迎親太太(男家所聘)、送親太太(女家所聘)、老姏(也作老蠻),浙江喜阿媽送娘送娘子老嫚墮民出身的喜娘,分為男方聘的主戶老嫚接老嫚和女方聘的送老嫚送家老嫚)、嫚線(墮民出身的未婚喜娘),福建伴房娘伴房媽伴房嬤台灣隨嫁姆送嫁姆紫姑,除以上所列外,還有送女客送嫁娘送嫁婆送嫁婦倩娘母陪嫁姆陪嫁媽帶嫁姆喜婆指導媽送親娘侍妗等稱謂。朝鮮稱為手母(但此詞有時也可指伴娘)。日本把職業喜娘稱為介添女介添女房介添人替添女替添人介添え'等,而由新娘的娘家女中擔任喜娘的則稱為待上臈。琉球稱為護嫁人

在《周禮·士昏禮》中,新娘在婚禮中會由自己的姆|Chaperone (social)(教導禮儀的女老師)陪同出嫁,指導禮儀。後來中國民間女性也會以褓姆負責相關內容,無褓姆的則會外聘女性負責,也有由親戚中熟習禮儀的婦女擔任[1]則日本的貴族家的女性出嫁則由年長女中女中(通常是新娘的褓姆乳母)負責指導和協助儀式,而江戶時代的富裕町人則會聘請年長婦女負責協助儀式。中國日本皆有職業化的喜娘,由專門熟悉相關儀式的婦女擔任。

職務

傳統上在正式婚禮前一天,喜娘需在新娘家陪伴新娘,有些會負責為新娘上頭。正式婚禮時,需要她履行儀式、講祝福語等。依照各地習俗不同,有些只需待在女家一直陪伴和照顧新娘至新郎上門親迎,有些則會前往男家請新郎至女家迎親。浙江古代的送家老嫚和日本古代的介添女還要在正婚禮完結、新人入洞房後指導新人行房

現代的喜娘除了傳統照顧新娘、協助儀式進行外,有些會在新人策劃婚禮時已經給予意見和指導,甚至帶動氣氛、設計婚禮遊戲等。除了正式婚禮中外,也會參與婚前納徵以及婚禮後見舅姑禮|Pyebaek等儀式,甚至婚禮結束後,有些會代替伴娘陪伴新娘回門

資格

依照各地習俗以及家庭、新人本身,對喜娘的資格不盡相同。例如有些同時要求喜娘是「好命婆」或「全福人」,有些要求全福人要丈夫、兒女、兄弟姐妹、公婆、子孫俱全的,亦有些要求同鄉中與丈夫感情和睦、本身為嫡妻並有子的年長婦人。朝鮮傳統則是由新娘的姨母姑母或其他年長女親戚擔任。日本古代則要求是四十歲以上、有性經驗的年長婦女。

無論是否職業喜娘,一般都要求較年長的婦女,但也有例外。例如清代蘇州的喜娘就多由年輕婦女擔任。而清代衡州由於有特殊的鬧洞房風俗,喜娘是被鬧的對象,因此要求容貌清麗、歌曲工雅的職業喜娘。

參考文獻

  1. 司馬光. 書儀·婚儀上. 兩家各擇親戚婦人習於禮者為之,凡壻及婦行禮皆贊者相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