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尋夢(居仁堂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雨中尋夢》是中國當代作家居仁堂主的散文。
作品欣賞
雨中尋夢
雨中。尋夢。
雨,很柔和。春雨般的秋雨,也如春雨一樣的溫涼。
多年沒有回來了,今年國慶節我回到兒時的樂園----荊州區馬山鎮裁縫街。
五十年前的舊居,只剩下了模糊的記憶。昔日的四間草房早已換了主人。兩層樓房矗立在昔日的宅基地上。二間門店賣水果。蘋果香蕉香梨斜斜地擺放在店裡。另兩間房則是化妝品店,各色完美包裝的產品在玻璃櫃裡靜靜等待着主人。站在兩家門店中間的牆邊,一邊瓜果香淡淡飄來,一邊是幽幽的女性味靜靜的散發。
我站在屋檐下,微閉着雙眼,雨聲幽幽靜靜,讓思緒回到五十年前。對面荷葉密密匝匝,高低錯落,夏天紅的花如妙齡少女秀於綠荷之上,風吹過一遍銀浪中紅紅的荷花微微搖晃幾下,驚起幾隻紅的黃的蜻蜓飛起。一陣荷香拂過小鎮,從小學上空掠過,學生們稚嫩的讀書聲帶着淡淡的芳香。
中秋前,荷花落,蓮蓬熟。折一支蓮蓬,剝開硬硬的綠殼,再將蓮籽間的綠色蓮芯剝掉,入嘴甜香清脆,那是童年的滋味。中秋的雨,打在碩大的荷葉上,方體味到「留得殘荷聽雨聲」的意境。沒有大珠小珠落玉盤的喧囂,只有輕輕地私語,雨打荷葉的荷塘顯得格處的靜,格外的柔和。
睜開眼,回到現實中。昔日十幾畝的荷塘上已建起了兩層或三層的樓房。臨街的商店出售着水暖和電器,還有日用百貨,紅的塑料桶塑料盆,麻繩拖把零亂地堆放在門口。
冬天,再也不會有小孩子在冰上行走了。更不會在冰上失足落水,弄濕棉褲,用哭聲躲過母親的責罵了。
可是,這裡真的需要有一方荷塘,有數片荷葉,在秋天的雨中承載我的夢,承載我多彩的童年時光。
尋着久遠的記憶。冒雨在蕭蕭秋雨中,從比記憶要窄一倍的背街,來到曾經繁華的主街。站在主街的街口。昔日的柴禾市蓋上了房,一中年男子站在屋檐下,看着他的年輕的水牛。水牛瞪大雙眼看着我。
我點頭向中年男人示意。然後轉過頭來尋回清晰而不準確的方位。街頭這一家是我的同學鄭玉清的家。他的隔壁是麻子幺爹的理髮店兼住家,那老式的會旋轉的鑄鐵理髮專用的椅子還在嗎?麻子幺爹還在嗎?門緊鎖着。往前走,這裡曾是一間染房,早就關張了。染房旁邊是一條通道,直接通向公社辦公區。通道沒有了。曾經高大的供銷社的紅磚紅機瓦的商站變得低矮了。而民居們的那些立柱長檐,土牆藍瓦的房子不知什麼時候變成紅磚機瓦房了。這是小姨媽的家,這是劉幺爹的屋,這是被服廠,這是供銷社的食堂
約有三百米的老街沒落了。沒落得如滄桑老人,彎腰駝背,一臉皺紋。無論怎樣拼湊,也無法找到曾經的挺拔英俊的影子。
我曾經的好友蔡連英家的房子也不是舊時模樣了。鐵業社成了菜市場。十幾家攤位只有一人在堅持。而木業社則關着大門,帶鋸鋸木頭的刺耳的聲音沒有了。安靜得讓耳朵都覺得荒涼。
久違的鎮南邊的糧食倉庫,紅磚紅瓦依然,格局略有改變,但高大的印象模糊成清晰的平常。還有鎮北的鹽倉庫也是如此光影,昔日仰望的雄偉經過時間的打磨和人生的歷練,已 換成家常甚至破敗的形象。但正如老朋友相見,不管風霜幾何,模樣滄桑,但心中的那份感覺仍是親切而感動。
雨依然不緊不慢地下着。五十年前略顯清冷的公路兩旁幾座酒樓,幾家超市,撐起了現代小鎮的繁華。
我又轉回到曾經的家的地方,並用手機拍下超雨中的「家」。雖然那已不是家,但回憶依舊在。這時候我真的有向那兩位女性營業員說:「這裡是我五十年前的家」的衝動。
一九六九年,我十三歲,離開裁縫小鎮。
五十年啊,半個世紀,物變人非,只有自己才能感知到這個地方的魅力。別人看我此時的目光定然詫異。
是的。小鎮上的熟人不多了。天真大婦夫當快九十了。麻子幺爹那間理髮店大門緊鎖,隔門縫看見那把鑄鐵製成的理髮轉椅,毫無生氣地立在那裡,但不知幺爹尚健否?黑子叔家的孩子王林林在當年五金修理部的舊址上蓋起了三層樓。幾年前自己當老闆開酒店,據說現在下面的兩層租給了別人開酒店,自己賦閒休養身體。
我沒有驚動他們,自己一人在雨中追尋兒時夢一般的境況。雨淋濕我的稀疏的頭髮,淋不濕我的甜美記憶。
每個人在人生暮年時,回憶遙遠的兒童時代,當是最美好,最單純,最甜蜜的畫面。如夢如幻的場景歷歷在目,卻遙不可及。
雨不急不徐地下,如休閒散步,而我在雨中尋找到了童年的一些往事,也慰藉了我滄桑的歲月。
作者簡介
劉文俊。一九五六年生人,文學愛好者。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南陽市作家協會會員。珠海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
- ↑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