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雨夜(馮至詩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作品原文

树林里聚集着

無數的幽靈,

它們又歌又舞,

踏着風聲雨聲。

蟋蟀在草里嗚叫,

它們永不停息;

可有個行路的人

在林里迷失?

閃電閃在林里,

照給他一條小道--

蟬在樹上驟然鳴,

鳥在谷中應聲叫。

雷聲擊在林里,

幽靈們四方散去,

散到隱秘的地方,

唱着淒涼的歌曲:

"憔悴的馬櫻花須,

愁遍山崖的薜荔,

隨着冷雨淒風

吹入人間的美夢裡。"

1924

作品賞析

深情而又簡潔地敘述了一個行人在林中迷路並與幽靈相遇

現實中迷失方向的悽苦心境

作者簡介

馮至(1905年-1993年),原名馮承植,直隸涿州人,馮家為天津著名鹽商,鹽引在直隸涿州,八國聯軍侵華後避難於涿州,故生於涿州。曾就讀於北京四中。[1]

1923年加入林如稷的文學團體淺草社。1925年和楊晦、陳翔鶴、陳煒謨等成立沉鍾社,出版《沉鍾》周刊,半月刊和《沉鍾叢刊》。

1930年留學德國先後就讀柏林大學、海德堡大學,1935年獲得海德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36年至1939年任教於同濟大學。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2]

馮至先生博古通今,學貫中西,在文化學術上頗多建樹。他從上世紀20年代起,就積極投身於新文化運動,是「五四」新文學運動的直接參與者,並且成就斐然,以詩集《昨日之歌》、《北游》享譽一時,被魯迅譽為「中國最傑出的抒情詩人」。

馮至先生創作的《十四行集》更是在中國新詩的寫作中開創新體,獨步文壇,影響深遠。除創作外,馮至先生在中外文學上同樣貢獻卓越,他既精通中國古典文學,又精通歐洲文學,他對杜甫歌德的研究成果《杜甫傳》、《論歌德》在中國學術史上均具有開創性的意義。[3]

而作為教育家,馮至先生恂恂儒雅,誨人不倦,造就和培養了一大批學有專功的外國文學、尤其是德語文學研究和翻譯人才,同時,馮至先生一生為中國外國文學事業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對中國外國文學學科的發展和整體規劃有篳路藍縷之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