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雨果的冒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雨果的冒險
圖片來自pixnet

雨果的冒險是一部2011年馬丁·斯科塞斯導演的3D電影,根據美國作家布萊恩·塞爾茲尼克於2007年發表的奇幻兒童小說《雨果的秘密》改編而成。

導演通過本片向早期電影的先驅之一、法國電影大師喬治·梅里愛致敬。

本片是馬丁·斯科塞斯執導的首部3D影片,美國於11月23日上映[1]

劇情

講述孤兒雨果,從他父親死後留下的一本神秘的筆記本和一台古舊的機器人中發現了蘊藏着神奇的魅力的故事。

史實

電影裏整體故事背景以及喬治·梅里愛(Georges Méliès)主要生活演出,大致上描述的確為史實:他確實看過盧米埃兄弟的展演後開始對電影感興趣;他是魔術師,也是玩具發明家;有過製作機器人(automata)的試驗;擁有自己的劇場(胡迪尼劇場,Theatre Robert-Houdin);不得不面臨破產;電影膠捲被溶解作為產品材料;同樣於巴黎蒙帕納斯車站當玩具商販,且最後在歷經一段被遺忘的難熬時期,終於獲得法國榮譽軍團勳章(Légion d'honneur)。許多梅里葉早期的默片都經典重現於大銀幕中,像是《月球旅行記》(Le voyage dans la lune,1902)。

電影中雨果夢境片段,來自著名的1895年巴黎蒙帕納斯車站出軌意外。車站主體是以巴黎北站為藍本,但鐘樓是出自於巴黎里昂車站,而時鐘大約地點是奧賽車站(現今為奧賽博物館),以及蒙帕納斯(Montparnasse)的高牆及高架軌道,其他部分取材自巴黎奧斯特里茨車站

評價

媒體綜評85分,其中《帝國雜誌》、《Salon.com》、《全球郵政》、《波士頓環球報》、《時代周刊》、《芝加哥太陽報》、《紐約客》等12家媒體出具滿分;爛番茄新鮮度高達97%;觀眾評分A-,本片贏得了一片讚譽之詞。

代表性評價有:「濃厚的極具假日季古典風情,刺激而滑稽的劇情足以滿足孩子,深蘊其中的傷感與情絲可以滿足成人,相信在數年之後,我們依然會不斷地回味各中韻味」,「劇情圍繞着一個以火車站為家的流浪孤兒逐步展開,豐富的鏡頭插畫語言以及《阿凡達》之後最為出彩的3D映畫,足以令人流連忘返」,「令人欣喜而珍貴的鏡頭畫面,溫暖而嫻熟的掌控手法,這些正是我們喜愛本片的原因」,「魔法、機械、記憶、夢想,有如飛天神舞的3D的映畫配以感人至深的情節鋪設,不愧為大師也!」[2]

時代周刊》將本片列為2011年度十佳影片中的第二位,僅居法國「黑白默片」《藝術家》之後[3]

蘋果日報》的黃國兆表示:「《雨果》本身不僅是老幼咸宜的歷險故事,史高西斯亦藉此明志。一位非常熱愛電影藝術的導演寫給電影的情書,並向法國電影先鋒人物佐治梅里愛(Georges Melies)致敬。那時歐洲經歷了一次大戰,社會飽受創傷,電影亦從默片進入有聲片時期,梅里愛的默片乏人問津,一批批的心血膠片被熔解成黏合女士高跟鞋的膠漿。一代偉人,從此銷聲匿跡,被世人遺忘?《雨果》給你一個愜意的答案。」[4]黃國兆再寫:「史高西斯在本片中灌注給電影的愛是驚人的。在影片下半部,電影先鋒人物梅里愛現身之後,就連他昔日的拍片生涯都一一在銀幕上出現。本片攝影師Robert Richardson經常以逆光攝影再加背後補光而增強被攝人物的立體感,令3D效果更出色。如無意外,本片會奪得最佳影片、導演、編劇、攝影、美術、剪接、配樂等最少七個奧斯卡獎。我拭目以待。」[5]

獎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