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雷大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雷大鄉位於甘肅靜寧縣中南部,西與雙峴鄉接壤,南於李店鄉毗鄰,東於莊浪縣趙敦鄉相依,北於威戎鎮為鄰,為純山區。靜秦公路縱穿全鄉,交通比較便利。總面積96平方公里。轄18個行政村,119個村民小組20343人。該鄉黨委、政府先後被縣委、縣政府授於"文明鄉鎮"、"安全文明單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一等獎"等榮譽稱號。[1]

經濟概況

農業

境內海拔較高,雷大梁成為全縣南北地形、氣溫的分界線。糧食作物以冬小麥、玉米、穀子、洋芋為主,經濟作物以胡麻為主。 果園面積4萬多畝,掛果1500畝,占耕地面積的54.8%。果品收入達0.6439億元,占農業生產總值的85%,產業收入占農民收入的90%。主要品種有紅富士、秦冠。由於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所產蘋果着色好,品質優,耐貯藏,深受省內外顧客的喜愛。

雷大鄉人多地少,氣候陰濕。鄉黨委、政府立足鄉情,因地制宜,在瞄準市場的基礎上,以建設靜秦公路綠色經濟增長帶為契機,堅持一手抓小康建設一手抓扶貧開發,並把二者統一於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中,堅定不移地做大做強果品產業。依靠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資源,雷大鄉把果品產業做為推動全鄉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主導產業,不斷擴大果園栽植面積。其中,2005年以前累計完成果樹經濟林8273畝,並全部開挖果帶、覆膜、樹幹套袋,由於管理到位,成活率達到95%以上。多種經營雷大鄉在產業結構調整工作中以"點上示範,面上推進,綜合增效"為總體思路,不斷強化輻射帶動。形成雷大鄉綠色經濟增長帶14公里,涉及柴岔、屈岔、合峴 、張局等7村19社,並擴展延伸到新義、興坪2村;一次性栽種蘋果苗木3273畝,拉通了靜寧南北山區的產業斷檔現象,真正形成了一個果品產業鏈,被市上列為重點工程。果園栽植的異軍突起,打破了村域界線的分割。按照"宜杏則杏,宜果則果,宜梨則梨"的原則,因地制宜,科學布局,一次性栽植優質紅富士蘋果1818畝10萬株,早酥梨1090畝6萬株,優質大接杏365畝2萬株。為了有效解決群眾當年增收問題,在產業帶內落實套種西瓜400畝,蔬菜300畝,豆類250畝,藥材100畝。示範園區發展以屈岔、下馬整村推進為依託,屈岔、謝呂2村為支點,把4村建成了優質大接杏示範園,一次性栽植大接杏2270畝,戶均達到2.5畝,並以合峴、張局、陳局、下馬為重點,集中連片栽植黃金梨524畝3萬株,早酥梨500畝3萬株,把集中和零星栽植相結合,建成新義、黎溝、興坪蘋果示範基地,完成栽植紅富士蘋果3206畝。以趙溝、楊溝、馬灣、秀錦為基地栽植乾果花椒1800畝,同時間作套種坑種洋芋、豆類、瓜果經濟作物1800畝,使長遠效益與短期效益相結合。以合峴、雷大等6村為重點,種植牧草6000畝,積極發展養殖業,扶持和創辦了下馬村"漢秀養豬場一個",年銷售商品豬160頭,仔豬68頭,銷售收入達13.2萬元,實現利潤2萬元。在黨支部書記陳漢秀的示範帶動下,全鄉目前生豬存欄1.4萬頭,良種率達95%。

養殖業一舉成為該鄉群眾脫貧致富的又一新亮點。在發展農業經濟的同時,雷大鄉黨委、政府牢固樹立抓發展就是抓項目,抓項目就是抓發展的意識,切實把項目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建成屈岔、雷大等磚廠5處,年產石灰石7.2萬噸的雷大石料廠鄉辦企業1個。現在全鄉基本上形成了鄉有主導產業、村有特色產業、戶有增收項目、數村一品,規模進程的產業化新格局。

經濟

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2585.53萬元,糧食播種面積3846.11萬畝,糧食總產6707噸,財政總收入190.7萬元,財政支出190.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50元。

……

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075元。

社會民生

該鄉黨委、政府上爭下籌,多方籌措資金,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對全鄉中小學校進行改擴建。2002年-2003年,共投入資金150萬元,新建新坪、梁岔、謝呂、麻峽、下馬5村標準化小學。一次性修建中心小學教室宿舍及教委辦公室24間432m2。大大改善了中心小學和教委的辦公條件。同時,對全鄉中小學中的6所 D級小學校舍進行排危,其中教室排危面積14間560m2,宿舍17間272m2。教育事業的發展也得到了全縣乃至全市的重視。3年內,先後由平涼市中醫院、市人行捐贈課桌凳100套,鄉政府配套100套,謝呂村群眾捐贈50套。針對學校教育設備滯後的狀況,縣教育局捐贈文體教學用品20餘(台)件。在改進教學儀器中鄉政府累計投入資金20多萬元,有效地解決了學生上課難問題,極大地改善了雷大鄉的辦學條件,使全鄉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