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皮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青皮竹 |
中文名稱:青皮竹 外文名稱:Bambusa textilis McClure 別稱:篾竹、山青竹、黃竹、小青竹 門綱:被子植物門、單子葉植物綱 科:禾本科 屬:簕竹屬 亞科:竹亞科 |
青皮竹,別名:篾竹、山青竹、地青竹(廣東)、黃竹、小青竹、廣寧竹(南粵民間又稱為:晾衣竹、高竹、搭棚竹、扎蔑竹)。分布在華南地區,包括廣東、廣西、台灣、湖南、福建、雲南南部, 相當於北緯25度以南地區, 其分布範圍內年均溫18~ 20℃, 年降雨量1 400 mm 以上都能生長良好主,好生於土壤疏鬆、濕潤、肥沃的立地;河岸溪畔、平原、丘陵、四旁均可生長(尤其是江河兩岸、盆地和平原沖積土上生長最好)。適生於溫暖濕潤之氣候環境中。產於廣東, 以廣寧縣最多, 也是全世界最大的青皮竹中心。浙江、江西有引種, 能耐23℃低溫, 適應範圍遠遠超過其自然分布區域。
形狀
竿高8-10米,直徑3-5厘米,尾梢彎垂,下部挺直;節間長40-70厘米,綠色,幼時被白蠟粉,並貼生或疏或密的淡棕色刺毛,以後變為無毛,竿壁薄(2-5毫米);節處平坦,無毛;分枝常自竿中下部第七節至第十一節開始,以數枝乃至多枝簇生,中央1枝略微較粗長。籜鞘早落;革質,硬而脆,稍有光澤,背面近基部貼生暗棕色刺毛,先端稍向外緣傾斜而呈不對稱的寬拱形,籜耳較小,不相等,其末端不外延,邊緣具細弱波曲狀繸毛,大耳狹長圓形至披針形,稍微向下傾斜,長約1.5厘米,寬4-5毫米,小耳長圓形,不傾斜,其大小約為大耳的一半;籜舌高2毫米,邊緣齒裂,或有條裂,被短纖毛;籜片直立,易脫落,卵狀狹三角形,其長度約為籜鞘長的2/3或過之,背面近基部處疏生暗棕色刺毛,腹面在脈間被短刺毛或有時近於無毛而粗糙,先端的邊緣內卷而成一鑽狀銳利硬尖頭,基部稍作心形收窄,且其寬度約為籜鞘先端寬的2/3。葉鞘無毛,背部具脊,縱肋隆起;葉耳發達,通常呈鐮刀形,邊緣具彎曲而呈放射狀的繸毛;葉舌極低矮,邊緣齧蝕狀,無毛;葉片線狀披針形至狹披針形,一般長9-17厘米,寬1-2厘米,上表面無毛,下表面密生短柔毛,先端漸尖具鑽狀細尖頭,基部近圓形或楔形。假小穗單生或數枚乃至多枚簇生於花枝各節,鮮時暗紫色,干時古銅色,稍彎,線狀披針形,長3-4.5厘米,寬5-8毫米;先出葉寬卵形,長3毫米,具2脊,脊上無毛;具芽苞片2或3片,寬卵形,長3-4.5毫米,無毛,先端急尖具短尖頭;小穗含小花5-8朵,頂生小花不孕;小穗軸節間為半圓柱形或扁形,長約4毫米,頂端膨大;穎僅1片,寬卵形,長6毫米,無毛,具21脈,先端急尖具短尖頭;外稃橢圓形,長11-14毫米,無毛,具25脈,先端亦急尖具短尖頭;內稃披針形,長12-14毫米,常稍長於其外稃,具2脊,脊上無毛,脊間10脈,脊外每邊各4脈;鱗被不相等,邊緣被長纖毛,前方2片近匙形,長3毫米,後方1片倒卵狀橢圓形,長2毫米;花絲細長,花葯黃色,長5毫米;子房寬卵球形,直徑2毫米,頂端增粗而被短硬毛,基部具子房柄,花柱長0.7毫米,被短硬毛,柱頭3,長6-7毫米,羽毛狀。成熟穎果未見。
生長環境
好生於土壤疏鬆、濕潤、肥沃的立地;河岸溪畔、平原、丘陵、四旁均可生長(尤其是江河兩岸、盆地和平原沖積土上生長最好)。適生於溫暖濕潤之氣候環境中。
分布地域
主產於廣東、廣西、福建、湖南、雲南南部亦有栽培。
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栽培青皮竹歷史悠久,是中國青皮竹中心產區,也是"中國竹子之鄉"之一。竹林面積108萬畝。
栽培管理
移植母竹或用種子育苗均可繁殖。生長快,成林易。南方各省採用埋竿、埋節、埋兜,主枝及次生枝育苗繁殖等法,均已成功。
價值
竹竿密集,枝稠葉茂,綠蔭成趣,庭院、公園、家前屋後均可成片栽植,是珠江流域主要的綠化竹種。青皮竹稈通直,干後不易開裂,節平而疏,纖維堅韌,為優質篾用竹種之一,宜編織農具,工藝品和各種竹器等,整稈可用於建築搭棚、圍籬、支柱、家具或造紙等。青皮竹製成的竹椅、竹蓆、竹籃、竹沙發和竹茶几,尤其是玲瓏緻密的飛碟都是推銷國內外市場的熱門貨。青皮竹食用筍類有鮮筍、筍乾和筍罐頭等,滋味鮮美,肉質脆嫩,風味獨特,是傳統蔬菜之一。
還可利用竹某些成分作治療疾病的藥物,如天竺黃(竹黃、竹囊),竹茹(竹星、竹麻) 和竹瀝(竹滴水) 等。此外,用青皮竹破篾後剩下的竹黃加工的息竹製成的香燭,燃完後其灰色白,也是中國出口產品之一。[1]
主要用途
竹竿甚密集,枝稠葉茂,綠蔭成趣。
於庭園或公園中,家前屋後均宜成片栽植。
變種紫線青皮竹B. textiles var. fusca
竹竿和筍籜基部具有紫色條紋,觀賞價值比青皮竹為高。
變種崖州竹B. textiles var. gracilis
竿較細小,葉片也較小,更具婀娜多姿,適宜於較小空間的庭院配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