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青衫濕·悼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青衫濕·悼亡》


作品名稱: 《青衫濕·悼亡》

創作年代:清朝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納蘭性德

別稱:納蘭成德,納蘭容若

《青衫濕·悼亡》是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納蘭性德的詩詞。

這一首作於何年不詳,納蘭性德與前妻盧氏伉儷情深,而盧氏早逝,卒於康熙十六年(1677)五月三十日。盧氏的早亡給納蘭的精神造成了極大的打擊,他悲痛欲絕,柔腸寸斷,遂於此後,寫了大量的悼亡之作。而這首《青衫濕·悼亡》是其中的佳作,最為生動感人。[1]

詩詞正文

譯文

最近有太多的傷心事,我能與誰傾訴於這漫漫長夜?

一切聽從命運的安排,早春時節,窗外綠影婆娑,大雁歸來,黃鶯歌舞,任憑淚流滿面。

當年與你欣賞美景,如今卻喪失了,辜負了往日的一片深情。

忽然一陣風吹,明燈隨風搖動,我以為是你的魂魄回來了,罷了,我只能痴情地數星等待。

賞析

詞題即點明悼亡主旨。「近來無限傷心事」,作者一開篇便寫出了自己內心的傷感,最近的無數傷心事,都只得埋藏在自己心裡,因為無處可以訴說,營造出了一種佳人早已離去,知己只有一人的孤獨悲傷氛圍。盧氏不但是納蘭的妻子,更是納蘭的紅顏知己,納蘭為盧氏所題寫的悼亡詞數不勝數,可是每一首,他都能夠寫出情詞中的哀婉,他是真的無法割捨對盧氏的一片情深。自然,盧氏是幸運的,她能夠與納蘭真心相愛一場,死後,又能夠被納蘭如此思念,封建社會裡只怕少有女性能夠像她這樣幸運。但是活下來的納蘭,卻是不幸的,他的傷痛,無人訴說。

誰與話長更」一句,以反問的語氣寫漫漫長夜,無人與共,詞人在傍晚時分就已開始為長夜而煩惱,滿心愁怨堆積。「從教分付,綠窗紅淚,早雁初鶯」。納蘭自然也是知道,自己的思念無濟於事,生活還要繼續下去,但是納蘭就是無法控制自己內心的思念,一想到從前,便要忍不住淚如雨下,悲痛欲絕。更抬眼望向窗外,早雁初鶯,竟不知美人紅淚。此處「紅淚」一語雙關,既寫屋內蠟燭燃燒淌下紅淚的實景,又寫詞人心中臆想多情的美人泣淚,流露出詞人孤單落寞、鬱鬱寡歡的愁情。

下闋「當時」二字領起,詞人回憶當年與妻子二人相親相愛,而今皆為無常斷送,生死相離,總辜負了當時的情意綿綿。結尾三句突起,「忽疑君到」一句,詞人化用唐人盧仝有所思》中「相思一夜梅花發,忽到窗前疑是君」中的詩句,寫自己正凝思出神,忽見漆燈的火苗被風吹得搖曳不定,便疑心是愛妻芳魂從泉下歸來,於是痴痴地數星等待,與周邦彥過秦淮》「誰信無聊為伊,才減江淹,情傷苟倩,但明河影下,還看稀星數點」,可謂異曲同工。可以說是情深意遠,耐人尋味。

詞人對亡妻的痴情,可歌可泣,令人動容。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2]

納蘭性德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元文賞識。十八歲考中舉人,次年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1676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納蘭性德曾拜徐乾學為師。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匯編——《通志堂經解》,深受康熙皇帝賞識,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

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3]

納蘭性德生於順治十一年臘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納蘭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內閣學士徐乾學。十八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十九歲參加會試中第,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這一時期的納蘭性德發奮苦讀,拜徐乾學為師。在名師指導下,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匯編——《通志堂經解》,深受皇帝賞識,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他還把自己熟讀經史的見聞感悟整理成文,編成四卷《淥水亭雜識》,當中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等知識,表現出相當廣博的學識和愛好。

視頻

納蘭性德

康震生動形象的描述納蘭性德的詩詞意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