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市季市鎮長安學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
靖江市季市鎮長安學校成立於1965年,是江蘇普通中學,位於江蘇靖江市季市鎮新安村委會。小學和初中學歷教育[1]及相關社會服務。
學校簡介
靖江市季市鎮長安學校(以下簡稱長安學校)是由長安初中和長安小學合併而成,兩校融合已跨進第三個年頭,迎來了首度質性的躍升,學校被評為靖江市年度教育工作先進集體。長安學校的紅色文化本着「德育為先、育人為先」的辦學宗旨,堅持「紅色教育與傳統教育相結合」這一核心理念,走出了一條有特色的學校德育教育辦學之路,把學校打造成「學生喜歡、家長滿意、社會認可、個性鮮明」的特色品牌學校。
文化引領,彰顯特色
早在打造「一心五圓」內涵之時,文化和特色就是長安學校發展之源,該校文化由地域特色紅色文化[2]到校訓「和美、誠毅」文化,再到省級基地成全文化,一路走來就是辦學理念、管理思想、核心價值掘進的一次次躍升。
地域紅色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長安學校地處長安,她是靖江革命搖籃,有靖江第一所紅色中學弘毅中學等優勢,追溯校史文化,這是該校發展的源泉,在紅色文化建設中老師們創生出「兩段三步」文化建設方略,第一段,完成初始積累,依託紅色基地,檔案館、文化站以及訪談革命先賢,走訪英烈後代,挖掘村隊故事,完成材料匯編。突出歲月沉澱,懷着敬畏之心,成立學校文化研究室,梳理已有素材,挖掘新的材料,提煉長安精神。賦予時代內涵,長安精神的提煉,橫跨多年,形成了「崇尚道德、勇於擔當、誠樸雅致、弘大剛毅」的共識,這一表徵已成為長安學校師生的行為準則。第二段,實施文化浸潤,環境育人,內涵驅動,創生出易於操作、行之有效的運作機制,發展策略和評價模式。
外化於形,潤物無聲
突出紅色文化的外顯功能,長安學校以「傳承紅色文化,弘揚革命精神」為主題,以「長安紅」為線索,展示出地域篇、教育篇、團隊篇、故事篇、訪談篇、走訪篇、英烈篇、先知篇、歌謠篇、地圖篇,以形悟義,漸進深入,領會長安精神、紅色文化的深刻內涵。
依託校園電視台,開闢「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欄目,營造輿論,追尋經典,發揮宣傳陣地作用,並將「長安紅」文化「十個一」活動納入對師生的考核。
內化於心,助力成長
文化提煉源於教師研究,共識內涵就是行為準則。長安學校依託「長安講壇,紅色沙龍」等平台,切實做好學習、宣講、領悟、交流;推出「黨員示範崗、教師責任區」建設,做先鋒,亮身份;抓住九月師德建設月,樹標杆,敢爭先;長安精神品質內涵引入常規管理和高效課堂中考核;校史紅色文化與中國革命史文化有效對接,紅色文化課題已列入泰州級課題。
紅色文化是長安學校的基因工程,奠定鄉愁是老師們的責任。開發校本課程,已形成七套紅色文化讀本,宣講長安精神,依託升旗儀式、班團隊課等平台,追尋紅色經典。落實「長安紅」文化「十個一」活動,月月有主題,周周抓落實;進入校園「五節」展示,尤其在「春之聲」上呈現,三年兩次獲一等獎;建立家校聯盟,邀請家長參加紅色活動,擴大影響。
文化自覺,才顯自信。校本共識成為信念,校本準則成為覺悟,提正自主意識,修煉強大習慣,擁有質量擔當,長安學校的紅色文化在內在品質、內生能力上提升,就是文化要彰顯的作用。
參考文獻
- ↑ 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區別是什麼 ,搜狐,2021-03-18
- ↑ 井岡山紅色文化,感受前輩精神(圖) ,搜狐,2017-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