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開在懸崖峭壁上的一朵蓮(楊進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靜開在懸崖峭壁上的一朵蓮》是中國當代作家楊進榮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靜開在懸崖峭壁上的一朵蓮
無數次,獨自或結伴在河西戈壁加良田的廣袤土地上穿行,為尋覓玄奘那一路西行的心性,絲綢古道上絕跡的駝鈴,祁連山綿延不斷的巍峨嗟嵯,嘉峪關邊城的黃昏殘雪,敦煌莫高窟的千姿百態,安西榆林石窟的學問高深,陽關烽燧台的古韻秋風,山丹長城的殘垣斷壁,軍馬場的駿馬嘶鳴……唯獨沒有到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的馬蹄寺一探究竟,總想有一個機會,讓我在離其最近的地方,頂禮一次傳說中釋迦牟尼的坐騎或天馬留下的那處仙蹤,一位敦煌的叫郭瑀的人,用盡一生,在懸崖峭壁上鑿洞雕佛,讓信仰在紅砂石山上綻放向死而生的蓮。這朵蓮,是宗教,是文化,是一顆慈悲心靈的藝術人生,一千六百年以來,依舊是灌輸善良人靈魂的瓊漿玉液。
曾經翻閱過《甘肅府志》,馬蹄寺石窟中最早的石窟建於晉代,是敦煌人郭瑀及其弟子所鑿。初是郭瑀的隱居講學處,佛緣為後人逐年塑鑿。我不知郭瑀為何要隱居講學,是厭倦了世俗,還是鄙夷於官場?是真正看破了紅塵,還是為弘道護法?這方面的資料幾近絕跡,只能蹲在馬蹄寺山下,讓我遐思悵惘。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位郭瑀先生,幽於一隅的志向宏願,不是隨便一個人可以做到的!世界上發鏗鏘之誓的人多如牛毛,而能把誓言付諸於行動者則寥若星辰。只這點,我對一千六百多年前羽化成仙的郭瑀佩服的五體投地。
宗教文化是人類終級追問中,哲科思維用思想去思想的遞進文化。它緩解了相當一批人在探尋宇宙萬物過程中的焦慮與痛苦。這也說明了一些科學哲學大師級的人物,學問研究到一定階段,獲得了相當高的學術成就後,相反還要把思想融入宗教之中的原因。郭瑀是不是思想家或對哲學有濃厚興趣,現在還不得而知。但他用足夠的思維定製佛學,只這點,理應受到後來者的尊重敬仰。王志文有段話說的透徹:「人一旦歷練到不想說話,不想爭辯,不想巴結,不想討好任何人,失去交友的興趣,失去聚會的興奮,變得越來越沉默,甚至連逢場作戲都懶得去裝,喜歡獨來獨往,那麼你就悟透了人性,看透了人生」。也許郭瑀正如此說,風塵僕僕一千多里,用鑿、斧、錘子,在相距三十里的峭壁紅岩上,硬生生把信仰鑿成了石洞,讓諸佛穩坐在石蓮上,去渡盡天下悲苦的蒼生……
大德才有宏願,無言勝過有聲。置身在這個藏漢裕固族雜居的牧野荒村,背靠銀雪滿首的祁連山,撫摸聳入雲端的蒼松古柏,仿佛仍能聽見郭瑀鑿洞砸級而發出噹噹的敲擊聲,他臉色黝黑,衣服破爛,瘦骨嶙峋,也許隻身,或有同伴,敲落太陽,砸走月亮,鑿開春花,雕來雨雪。自他以後,很多的追隨者來了走了,把一處世外只有羊群漫坡的靜寂之處,悄然有了佛光的普照, 佛影舊跡也有劫難,明朝永樂年間已經改名普光寺的馬蹄寺石窟群,由於歷代王朝更替,戰火綿延,馬蹄寺原有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多被毀於戰火之中,這其中就包括金塔寺、千佛洞、南北馬蹄寺、觀音洞以及眾多石窟等。文革時期,馬蹄寺再一次遭到嚴重破壞,不僅寺中石窟、壁畫、佛像幾乎被毀壞殆盡,就連石窟外的建築都蕩然無存。1986年,修復了馬蹄寺北「三十三」天石窟佛殿,後來最下層石窟的經堂也被修復。
同行的小王聽我敘叨完馬蹄寺的前世今生,講述說,自己談過三段戀愛,才成的家,感謝初戀,成就了自己,如果沒有對他的拚命追求,自己則無今日。從社會返入學校,重新上學,最終考上了學校,才能在今天憑本事吃飯,靠能力生存。自己和幾位談過對象的人處的十分融洽,不談過往,不索求欲利,有群相系,素日少擾。珍惜今生遇見,互相鼓勵成全。我聽她的故事,向同行的朋友們說,小王雖然也是第一次到馬蹄寺,但她是被佛很早開悟了的人。放下且不仇恨,需要格局和胸懷,更需要生於心的悲憐。
人人皆可成佛,參禪未必寺院。得道無論男女,醒悟不在高邁。
沿草地原始林地中穿行,自個走的快了,到了一家有裕固族裝飾的農家樂。三大桌子親人,在此聚餐。有位略胖的女士很慷慨,遞一塊羊肉予我,說是草原自家養的草膘羊,今早剛宰的,味美肉鮮,讓我嘗一嘗。沒有吃過肅南的羊肉,咂品,果真味道不錯。他父親端了一盤烤熟的羊肉走過來,盤中放了一把小刀,讓我割着吃,邊吃邊和他聊,交談才知他們是當地藏民,但從衣着和語言,都看不出他們是藏族。他用手指了指一座山峰,山後有廣闊的草原,大多家庭都顧人放牧羊群,他家在那也有廣闊的牧場,四百多隻藏羊同樣顧人放管。自家在張掖和民樂縣都有樓房,他承認當地的藏民基本都漢化了,自己起了漢人的姓名,姓黃。他要了我的電話,請我秋季帶家人到草原來,他一定宰一隻羊接待,真誠交個朋友……
返回的間隙,我步行到石窟門口一看,人太多排隊太漫長,時間關係,便圍着石窟外圍轉了轉就下來了。
山風澆滅了火熱的夕陽。我在路旁一棵三百年前的大樹下等車納涼,如織的遊人,也許正是馬蹄寺香火旺盛時,僧侶一千多人的化身,他們為休閒而至,也許為一念而來,都在有佛的地方,完成不虛此行的夙願!
馬蹄寺山頂的雲很厚很白,我的心坦然靜受,走過一個地方,便撿到一卷佛經。佛知,我懂!
馬蹄寺石縫中的隔岸花開的正火。經歷磨難,走過數劫。心貯佛意,一路安然!
南無阿彌陀佛!浮生若夢蹉跎,彼岸花開花在彼岸,奈何橋上何人奈何?一念地獄天堂,還念人心惶惶。斷腸人愁愁斷腸,兩行怨淚淚兩行。一念花開花落,一念是非對錯。算人生,成敗榮枯怎麼這般接連不斷,愁苦的人只能無語地哀嘆?朋友啊,你仰首,天地這麼廣闊,峭壁上的蓮正朝你靜慈開放![1]
作者簡介
楊進榮,曾用名綠雲、羅巴、走天涯、西北星,隴上田園詩人,作家,中國傳統文化的愛好者和鄉土文化的資深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