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獵龍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非洲獵龍屬(屬名:Afrovenator)是獸腳亞目斑龍科下的一個屬,生活於侏羅紀中晚期的非洲北部。
牠是雙足的肉食性恐龍,有5公分長的銳利牙齒,及手上的三隻爪。從已知的一個骨骼,可知非洲獵龍的身長約為9公尺長,體重約1.5公噸[1]。
非洲獵龍的屬名是由拉丁文的「afro-」(意即「從非洲」)及「venator」(意即「獵人」)而來。目前只有一個種,名為阿巴卡非洲獵龍(A. abakensis)。種名是以化石發現地的尼日阿巴卡地區(圖瓦雷克語:Abaka)為名。在1994年,美國古生物學家保羅·塞利諾連同其他學者將這些化石描述、命名,發表於《科學》雜誌。
發現
非洲獵龍的化石發現於尼日阿加德茲的Tiourarén地層。Tiourarén地層的年代大致是下白堊紀的豪特里維階至貝里亞階,距今約1億3600萬到1億2500萬年前[2]。蜥腳下目的約巴龍,也是在同一地層被發現,也是與非洲獵龍在同一論文首次被提及。但在2009年,其他科學家重新鑑定Tiourarén地層的地質年代,應為侏羅紀中期的巴通階到牛津階,約1億6400萬到1億6100萬年前。
非洲獵龍的化石是一個接近完整的頭顱骨(缺少下頜)、部份脊柱、前臂及手掌、接近完整的骨盆、及完整的後腳。這些骨骼被存放在芝加哥大學。
分類
大部分的研究將非洲獵龍分類在斑龍科內。以往斑龍科是一個「未分類物種集中地」,包含很多大型及很難分類的獸腳亞目恐龍。但近年經過重新定義後,它成為棘龍超科內棘龍科的姊妹分類單元。
在2002年的一項專注西北阿根廷龍科的研究,發現非洲獵龍是原始斑龍科恐龍。但是,這研究並不包括迪布勒伊洛龍(Dubreuillosaurus),這可能會影響親緣分支分類法的結果。
其他近期而較完整的親緣分支分類法分析顯示,非洲獵龍屬於斑龍科下的一個亞科,包括美扭椎龍、迪布勒伊洛龍。這個亞科被稱為斑龍亞科或美扭椎龍亞科。後者的研究亦將皮亞尼茲基龍包括在這亞科之內。
一些其他的假說亦顯示非洲獵龍的分類關係。在保羅·塞利諾(Paul Sereno)的原本描述中,非洲獵龍被認為是原始蠻龍超科恐龍,但不屬於棘龍科及蠻龍科(斑龍科的同意詞)。另一個研究將非洲獵龍完全放在棘龍超科之外,並提出非洲獵龍與異特龍是近親,而這是唯一作出此結論的文章。
參考文獻
- ↑ "Afrovenator - paleofiles.com", sites.google.com.
- ↑ Sereno, P.C., Wilson, J.A., Larsson, H.C.E., Dutheil, D.B., & Sues, H-D. 1994. Early Cretaceous dinosaurs from the Sahara. Science 266: 267-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