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韓城古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韓城古城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韓城古城,是全中國保存最完整的6座明清古城之一,始建於隋唐,共四個門樓額,分別是黃河東帶、梁奕西襟、溥彼韓城和龍門勝地。

韓城古城南北長達千米,東西800餘米,占地面積約0.79平方公里。隍廟古街、文廟、九郎廟、金城老街、名人故居、民居四合院等成為歷史古蹟和人文景觀。

韓城古城被譽為「全國最具有文化底蘊的古城」。在金大定四年(1164年)土築城牆,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由韓城的當朝宰相薛國觀奏朝廷批准,倡議地方官員、紳士捐資改土城牆為磚城牆。

基本內容

中文名:韓城古城

位置:陝西

始建:隋唐

占地面積:約0.79平方公里

距今歷史:1300多年

古城開發:2011.07.04、2011.07.15

韓城古城

韓城古城,南臨居水,西依梁山,東北有塬,山水環抱,易守難攻。

古城內,一條明清古街道,一群古建築,一批四合院古民居,風貌古色古香,格局保護完好,是全國六個保護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2000年國家投資保護資金300萬元,市上投資300萬元,對明清一條街進行維修保護,現已成為具有特色的北方古城瀏覽區之一。

韓城古城,城池金大定四年(1164)土築,明崇禎十三年(1640),由本市人當朝宰相薛國觀奏朝廷批准,倡議地方官員、紳士捐資改土城牆為磚城牆。城四門門樓額東日「東帶黃河」,西日「梁奕西襟」,南日「溥彼韓城」,北日「龍門勝地」。為了保護古城,市政府於80年代初作出決策,保護古城區,另建新市區,使古街區保護完好。

古城街區,南北貫通的大街為主街道,呈龍形,長達千米,略有彎曲,如同龍身橫臥;古城北邊步步登高的園覺寺頂端金代寶塔如龍頭昂揚,南端的古石橋如龍尾擺動。龍形主街兩翼及東西南北四關,有縱橫交錯,曲直有序,四通八達的大小巷道72條。

古城區共有房屋5200多棟,其中有文物建築和有一定保護價值的店鋪及民居770多棟。主街道沿街兩側為明清建築的古式店鋪,多為兩層樓房,上庫下店,前門面後住宅,磚木結構,青磚灰瓦坡屋頂,是典型的北方古城風貌。古城四合院民居整片集中保護較完好的有張巷、高家巷、泊子巷、南營廟巷、灣灣巷等。街區保護的古建築13處70多棟,數量多,規模大類型多樣,特別是文廟,城隍廟,東營廟連為一片,長達700多米,是古城一大特色。[1]

參考文獻

  1. 韓城古城攜程旅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