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領角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領角鴞
Collared Scops-Owl

a-giau拍攝
圖片來自flickr

基本資料

學名     Otus lettia

目/科/屬  鴞形/鴟鴞/角鴞br>

遷徏狀態   留鳥

普遍性    不普遍

體長/體重  15-17cm/53-63

別名:赤足木葉鴞,雌雄同型。虹膜暗紅色。嘴鉛灰色。跗蹠被羽,趾裸露呈黃褐色。

臺灣特有亞種glabripes

  • 成鳥
  1. 粉紅色眼圈。羽色以灰褐色為主。
  2. 顏盤灰,外緣黑褐色,頭頂至後枕具粗黑斑紋,淺灰色眉紋延伸至角狀耳羽。
  3. 體背灰褐色有黃褐色斑,尾羽有深色橫斑。
  4. 腹面淺灰褐,夾雜褐色細蟲蠧斑及黑縱斑。
  • 亞成鳥
  1. 整體羽色較淡偏黃褐色。角狀耳羽較短。
  2. 暗斑模糊不明顯。隨年齡增長羽色漸深,身上斑紋漸清晰。

棲地&習性

主要低、中海拔,落葉和常綠森林,次生植物,也開放灌木叢。

夜行性猛禽,白天停棲在濃密樹林中,黃昏後單獨活動。

主要是昆蟲(尤其是甲蟲蚱蜢);飲食還包括中等比例的脊椎動物,例如囓齒動物蝙蝠。無法消化之筋骨或羽毛殘渣以吐出。

繁殖

2月-4月/ 5月;一些證據表明繁殖季節可能更長;在泰國1月至4月。

保育

不受全球威脅(最不關注)。

鳴聲

圓潤低頻「buuo」,每次間隔稍長,再重覆。繁殖期似「固」。

外觀相似性

黃嘴角鴞體型較小,整體羽色較亮而偏茶棕色,虹膜黃色,嘴米黃色。腹面較素淨,幾無黑縱斑。

分佈

亞種和分佈

  • O. l. plumipes (A. O. Hume, 1870) – 從巴基斯坦北部E到尼泊爾西部邊界的W喜馬拉雅山麓。
  • O. l. lettia (Hodgson, 1836) – 尼泊爾,東印度(西孟加拉邦)和孟加拉國,東至阿薩姆邦緬甸泰國(S半島除外)和印度支那。
  • O. l. erythrocampe (Swinhoe, 1874) – S&E China和NW越南
  • O. l. glabripes (Swinhoe, 1870) – 台灣
  • O. l. umbratilis (Swinhoe, 1870) – 海南島[1]

參考書目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視頻

領角鴞 Collared Scops Owl
 
媽媽們擠同一巢箱產卵-領角鴞寶寶誰的傷腦筋New Born Collared Scops-Owl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