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頌古四十四首26-30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頌古四十四首26-30

來自詞典網 的圖片

作品名稱:頌古四十四首26-30

創作年代:宋朝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釋師範

頌古四十四首26-30是南宋僧人釋師範的作品之一。

釋師範(1178年-1249年),字無准,號佛鑒禪師。四川梓潼(今四川省梓潼縣人)人,俗姓雍,為南宋臨安府徑山寺沙門,為禪宗六祖惠能大鑒禪師下第二十世孫,臨濟宗破庵祖先禪師(1136年-1211年)法嗣,禪門高僧。

正文

其二十六

賊火相逢恰五更,見成贓物不須爭。 暗中多少都分了,天曉依前各自行。

其二十七

銅公塘,鐵奉化。 得人憎,得人怕。 不是明州人。定說蘇州語。

其二十八

洞山平地露屍骸,庵主將身一處埋。 狼藉髑髏相枕藉,悲風愁霧不勝懷。

其二十九

骨裹皮兮皮裹骨,大隨放出遼天鶻。 東西南北漫抬眸,不知已過新羅國。

其三十

頑皮老虎臥林丘,一任傍人放滴油。 滿肚只因曾飽肉,縱加呼喚懶抬頭。[1]

作者生平

師範法師九歲時依陰平山道欽和尚出家,讀書過目成誦,聰明過人。南宋紹熙五年(1194年),背著腰包行囊行腳至成都正法寺,向益堯首尚請教坐禪工夫。堯和尚說:「禪是何物?坐的是誰?」法師於是日夜參究。一天如廁時,因為提着話頭,而有所省悟。隔年到廣浙參謁佛照禪師於阿育王寺,照禪師問:「何處人啊?」師範法師回:「劍州。」禪師又問:「帶得劍來嗎?」法師便大喝一聲!佛照禪師笑曰:「這烏頭子也亂做。」(師貧無錢財剃髮,故人見之都稱他烏頭子。)。

師範法師後陸續向多位大德參學,如:靈隱寺的松源岳禪師、淨慈寺的肯堂充禪師,及傳授法脈傳承予他江西華秀峰的破庵祖先禪師,悟境深厚。一日有一道人問破庵禪師說:「猢猻子捉不住奈何?」破庵回曰:「用捉作麼?如風吹水自然成文。」師範禪師聽後,言下大悟。不久後下山,分別擔任明州清涼寺、焦山寺、雪竇寺、徑山等寺住持。於南宋宋理宗紹定六年(1233年),奉召入修政殿說法,賜金縷僧衣,賜號「佛鑒禪師」。

佛鑒禪師於南宋宋理宗淳祐九年(1249年)三月十八日圓寂,世壽七十二歲。圓寂前與來客言笑諧謔一如平常,到夜裡寫了一首偈:「來時空索索,去也赤條條,更要問端的,天台有石橋」偈一寫完便頃刻即逝。圓寂後停龕十四天,理宗遣中使送供香賜錢帛以治後事,將佛鑒禪師全身安於圓照塔中供奉。[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