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阜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潁上縣隸屬於安徽省阜陽市,位於安徽省西北部,淮河與潁河交匯處、淮北平原最南端。南臨淮河,中跨潁水。東與鳳台縣接壤;西與阜陽市潁州區、潁東區、阜南縣毗鄰;南與霍邱縣、壽縣隔淮河相望;北與利辛縣交界。介於東經115°56—116°38,北緯32°27—32°54之間,東西長72.5千米,南北寬56.1千米,總面積1988.5平方千米。
潁上簡稱「慎」,別稱慎城、慎邑,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時期就建立邑治,周為「慎邑」,秦置「慎縣」,南北朝為「樓煩」,隋大業二年(606年)改稱「潁上」。
2021年5月,安徽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通報2020年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結果,潁上縣作為2020年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優秀單位予以通報表揚。[1]
建制沿革
潁上縣歷史悠久。據南照鎮銅台孜發現的陶、石器等物考證,此地為新石器時代遺址。至遲在原始社會晚期,這裡已有人類聚居。
按其沿革,遠在夏商時代,屬豫州。
周為「慎邑」,屬楚國。
秦為「慎縣」,屬泗水郡。
西漢高祖初,「慎」屬楚王韓信封邑。韓信被誅,置汝南郡;武帝置13州刺史部,「慎」屬豫州部汝南郡。
新莽改「慎縣」為「慎治」,汝南為汝汾。
東漢復為「慎縣」,屬汝陰郡。
三國時,魏景初二年(238年)劃屬汝陰郡。
西晉懷帝時,中原大亂,晉豫州淮北地區被北方石趙奪去,「慎縣」屬揚州管轄。
東晉永和五年(349年)收復,仍屬豫州汝陰郡。
南北朝屬宋地,把山西雁門舊縣僑置慎地,名為「樓煩令」(按《宋書》郡縣均帶官名),屬豫州刺史、西汝陰太守。將「慎縣」置於南汝陰郡合肥以東,後避諱稱梁縣(今肥東縣梁園鎮)。齊仍為樓煩,屬汝陰郡。永元二年(500年),沒於元魏,屬揚州。梁武帝六年(507年),設置下蔡、樓煩、宋3縣。下蔡、樓煩共為下蔡郡,屬豫州。宋縣(今南照集以北和阜南縣東部),屬汝陰、弋陽2郡。東魏以下蔡、樓煩共為下蔡郡,屬揚州。北齊以下蔡、樓煩屬揚州汝陰郡。陳樓煩縣沒於北周,屬同北齊。
隋大業二年(606年),樓煩縣改名潁上縣,當時並有原下蔡(今鳳台西南一帶)、樓煩(慎地)2縣的轄地,屬豫州汝陰郡。
唐朝,屬河南西道,潁州汝陰郡。乾元元年(758年),復屬潁州。
北宋初年,屬京西北路,順昌汝陰郡。
南宋紹興三十一年,即金世宗大定元年(1161年),金軍占領順昌,將順昌改為潁州,轄潁上縣。
金元光二年(1223年),改屬壽州府壽州。
元至元二年(1265年),省潁上縣入潁州,後復置潁上縣,仍屬潁州。至元三十年(1293年),屬河南江北行省汴梁路汝寧府潁州。
明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屬中都臨濠府潁州。洪武六年(1373年)九月,屬中立府潁州。洪武七年(1374年)八月,屬鳳陽府潁州。
清順治初,屬江南左布政使司鳳陽府潁州。雍正二年(1724年),升潁州為直隸州;十三年(1735年),又升潁州府,潁上縣均屬其轄。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1月,裁府留縣,民國三年(1914年)分道,屬淮泗道。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廢道設行政督察區,區下設縣,屬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8月,劃屬第三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屬阜陽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7年,潁河以北的謝橋、龔集、江口、楊湖、夏橋一帶,屬共產黨新四軍領導的闞疃縣民主政府。
1948年2月,潁河以南屬豫皖蘇分局及豫皖蘇邊區第四分區,成立潁阜縣民主政府。
1948年4月,豫皖蘇邊區第六分區在潁河北岸設潁上縣民主政府。
1949年1月6日,潁上縣解放,恢復舊建置,成立潁上縣民主政府。
1949年3月,成立中共潁上縣委、潁上縣民主政府,同年4月21日,劃屬皖北行署阜陽專員公署。同年10月,潁上縣民主政府改稱潁上縣政府。1950年8月,改稱潁上縣人民政府。
1952年4月12日,皖南、皖北行政公署合併,成立安徽省,阜陽仍為專員公署,轄潁上縣。
1954年7月,成立潁上縣人民委員會。
1968年8月,「文化大革命」期間,改為潁上縣革命委員會。
1980年5月15日,復名潁上縣人民政府。
2019年4月2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潁上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行政區劃
2019年,潁上縣下轄22個鎮、8個鄉[5]。潁上縣人民政府駐慎城鎮城北新區政務南路。[2]
自然環境
位置境域
潁上縣位於安徽省西北部,淮河與潁河交匯處、淮北平原最南端。南臨淮河,中跨潁水。地理座標為東經115°56′—116°38′,北緯32°27′—32°54′。以縣城為起點,東至江店孜鎮蔣郢孜東27.1千米與鳳台縣接壤;西到六十鋪西五十鋪大趙莊34.5千米與阜陽市潁州區、潁東區、阜南縣毗鄰;南至淮河13千米與霍邱縣、壽縣隔河相望;北至陳橋鎮毛溝橋29.4千米與利辛縣交界。全縣東西長72.5千米,南北寬56.1千米,總面積1988.5平方千米。占安徽省總面積的1.4%,占阜陽地區總面積的10.9%。縣界周長261千米。
地形地貌
潁上縣屬典型的淮北沖積平原,境內無山丘,地勢平坦,由西北向東南略傾斜。最高海拔為29.5米,最低海拔為18.5米,坡降為1/10000。繼第三紀以來,地殼繼續發生以沉降為主的地質運動,第四紀沖積物在地表沉積,不斷改變着地貌形態。加之近代黃河多次南泛侵蝕、沉積,以及淮河各支流的分割,境內又構成不同的小地形,根據地貌形態和成因,可分為三個類型:
河間平原
分布在西淝河、潁河及淮河之間的平緩地帶,是縣內主要的地貌型。由西向東南微傾斜,海拔24—29米。成土母質以河湖相沉積物為主,受黃泛沉積影響不明顯,土壤中的鈣質成份經長期淋溶作用,在一定的深度聚集形成砂礓或砂礓盤。有些隆起的地方經剝蝕作用,砂礓層深埋在1米以內,或露出地表。在緩坡地段的上側,地下水位較低、砂礓層較深。土壤質地一般為重壤至粘土。
黃泛平原
分布在潁河兩岸窪地,寬5—15千米。原地表為黃泛沉積物覆蓋,土壤主要是沙土至粘土或不同質地組成,尤以粘土居多。一般自然肥力較高,是本縣糧食和經濟作物的主要產區。
河谷平原
分布在淮河沿岸,原為河漫灘,地表多為厚度不等的淮河沖積物覆蓋,地勢平窪,土壤較肥沃,汛期易受洪澇災害,生產水平高但不保收。
氣候特徵
潁上縣屬北溫帶與亞熱帶之間過渡型氣候,由於受西伯利亞和太平洋、印度洋冷暖氣流的交互影響,夏熱冬冷,四季分明,雨水充沛,但年內和年際間分配不均。[3]
社會
科技事業
2018年,潁上縣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8家,新認定2家;全年完成專利申請量976件(發明443件、其中國際發明專利5件)、專利授權442件(其中發明16件);榮獲國家級知識產權優勢企業2家、省市級13家。組織申報、實施各類科技計劃項目40個;27家企業成功入選安徽省2018年科技型中小企業名單;8家科技企業研發投入1617.5萬元。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潁上縣有職業高中6所,普通中學60所,小學178所,幼兒園63所。中小學在校學生20.2669萬人,其中,高中在校生16793人,初中在校生56689人;小學在校生129187人。普通中學專任教師4477人,中學專業技術職稱教師占80.1%;小學專任教師6424人,小學專業技術職稱教師占78.9%。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0%,初中學齡人口入學率100%,高中階段毛入學率85.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7.2%。
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末,潁上縣有藝術表演團體32個,其中民營院團30個,國有院團2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2個,博物館1個、文化站30個。公共圖書館總藏量50萬冊,其中紙質版10萬冊,電子版40萬冊,廣播人口覆蓋率100%,電視人口覆蓋率100%。陸續舉辦安徽潁上第十三屆管子文化旅遊節開幕式暨全國非遺展演、央視《鄉村大世界》系列節目《家鄉》走進潁上錄製。
體育事業
2018年,潁上縣先後舉行「徽商銀行」杯2018環江淮萬人騎行大賽·潁上站暨環八里河國際自行車公開賽、2018年全國國際跳棋精英賽、2018年安徽省青少年賽艇、皮划艇錦標賽、2018年第五屆全省高校龍舟公開賽等體育活動。
衛生事業
截至2018年末,潁上縣共有衛生機構387個,其中醫院、衛生院38個,采供血機構1個,婦幼保健院1個,村級衛生室305個,專科疾病防治所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醫院、衛生院共有床位4327張,專業衛生技術人員3932人。城鄉居民醫保參保人數達157.1萬人,縣域內就診率達80%。
勞動就業
截至2018年末,潁上縣城鎮非私營單位從業人員42345人,其中第一產業335人,第二產業15165人,第三產業26845人,年末在崗職工40362人。城鎮新增就業崗位11418個,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15%。年末鄉村從業人員為87.3899萬人,其中從事農業的人員為39.2872萬人。
社會保障
2018年,潁上縣參加失業保險28685人,基金收入1207.2萬元;參加職工醫療保險49625人,基金徵收1.7236億元;參加職工生育保險33840人,基金徵收638.2萬元;參加工傷保險人數63725人,基金徵收1014.3萬元;參加職工養老保險42147人,基金收入2.1954億元。
社會福利
截至2018年末,潁上縣有各類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機構49個,床位5100張,收養各類人員1000人。不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機構47個,其中農村一站式服務大廳148個。年末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3911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69305人,農村五保分散供養人數12538人。
環境保護
截至2018年末,潁上縣有環境監測站1個,污水處理廠2個。縣城生活垃圾無害處理率達94.5%,縣城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84.1%。30個鄉鎮全部實現環衛保潔市場化運作。新增造林面積3.4萬畝、綠化面積511萬平方米,完成道路綠化提升180千米,新增省級森林村莊26個、省級森林城鎮1個、省級現代林業示範區1個。清理拆除「散亂污」企業68家、磚瓦窯廠145家、砂石廠169家、采砂船197艘、河湖圍網養殖8374畝,主要河湖功能水體水質全面達標。[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