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赤壁圖江流東繞千尺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題赤壁圖江流東繞千尺堤》是一首古詩,古詩是古代漢族詩歌的泛稱。
古詩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以唐朝為界限,以前詩歌均為古體詩,其後,古體詩漸漸式微,逐漸消亡。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從《詩經》[1]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體詩,但唐代之後的詩歌不一定都算近體詩,具體在于格律聲韻之分。
翻開中華民族的歷史長卷,可以看到一行行熠熠生輝的燦爛文字,打開中華民族的藝術寶庫,眼前呈現出一顆顆光彩奪目的璀璨明珠,這就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和精華—古詩詞。
“ |
江流東繞千尺堤,山鶻上結危巢棲。 遊人夜半放舟過,舉酒試說曹征西。 征西當年下江滸,八十萬軍盡貔虎。 眼中見慣劉琮徒,吳蜀區區何足數。 舳艫相銜千里連,氣吞劉備兼孫權。 豈知策士巳旁笑,笑彼遠來非萬全。 長江之險人能共,不獨阿瞞兵可弄。 東吳會獵尺書馳,權也難將首親送。 帳底拔刀軍令行,如此奸雄安足驚。 周瑜早巳借前箸,黃蓋何曾論五兵。 五兵爭如一炬火,北軍敗走南軍坐。 紛紛燥荻與枯柴,乘取便風才十舸。 波濤起立半天紅,強虜灰飛一夕空。 平生親手注《孫子》,未信水軍能火攻。 誰雲此行才足恥,更聞裹瘡歸淯水。 玄武池頭計巳疏,銅爵高台聊自起。 當今四海如一家,三國爭雄真可嗟。 尚想綸巾巡壘堞,猶將折戟洗泥沙。 武昌夏口東西路,畫史分明入毫素。 空餘赤璧付遊人,嬴得坡仙兩篇賦。 |
” |
— [明代]吳寬 |
基本含義
詩歌起源於上古的社會生活,因勞動生產、兩性相戀、原始宗教等而產生的一種有韻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形式。《尚書.虞書》:「詩言志,歌詠言,聲依詠,律和聲。」《禮記.樂記》:「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早期,詩、歌與樂是合為一體的。詩即歌詞,在實際表演中總是配合音樂、舞蹈而歌唱,後來詩、歌、樂、舞各自發展,獨立成體,詩與歌統稱詩歌。如今詩歌按照不同的表現形式分為白話詩和舊體詩詞,白話詩更多稱為新詩或自由詩,但"詩詞"連稱時一般指舊體格律詩、詞。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繼承和發展傳統詩詞是中華文化的需要,詩詞在傳統形式中的情味意味韻味更能使人接受,它是漢語特有魅力和功能,這是其它任何語言所沒有和不能的,也是任何語言翻譯不了的。因此傳統詩詞文化是世界文學史上最獨特表現形式和文學遺產[2]"。
參考文獻
- ↑ 十首《詩經》名篇,驚艷了三千年的時光 ,搜狐,2023-07-12
- ↑ 讀 詩,搜狐,20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