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沙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風沙流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術語。
隨着社會制度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中國的漢字也在不斷演化着,從最初的甲骨文[1]漸漸發展到了小篆[2],後來文化進一步發展後,才出現了」漢字」這種說法。
名詞解釋
風沙流是指攜帶沙粒的氣流(風)。風沙流中的含沙量,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少,在距地面30厘米(特別是10厘米以下)的高度內,集中了絕大部分沙粒。粒徑大於2 毫米的沙礫多在近地面處滾動。粘土則多懸浮於高空。風沙流中的含沙量及沙粒的粒徑隨風速的增大而急劇增加。風沙流中的含沙量及隨高度變化的特點等,都直接影響風的地質作用一風的地質作用集中於近地表的範圍內。
風沙流
wind-drift sand
當近地面的風速大於每秒4米時,0.1~0.25毫米粒徑的沙粒就能被搬運形成風沙流。通常,被風吹揚的沙粒的顆粒大小和風速成正比。風沙流中的含沙量與高度有關。據觀察,風沙流中的絕大部分沙粒都在近地表10厘米以下,並隨着風速的增大而增多。風沙粒的運動方式有3種:①<0.2毫米的沙粒在風速每秒5米時,呈懸浮狀態移動稱懸移。②氣流中飛躍的顆粒,降落時碰撞地面而產生的回彈稱躍移。③躍移顆粒對地面較大顆粒衝擊後,緩緩向前移動稱蠕移。
科技名詞
科技名詞,是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屬於科技術語。是科學技術形成、記錄、積累、交流、傳播的前提和基礎,是科學思維的基礎和工具。
統一、規範科技名詞是國家科技基礎條件的重要內容,是推動科技創新和構建新時代中國科技話語體系的基礎性工作,也是中國融入全球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性舉措,意義重大而深遠。
1990年6月23日,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國家教委、新聞出版署發出《關於使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名詞的通知》。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京發布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和語言生活狀況,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近6萬條科技名詞。
參考文獻
- ↑ 漢字小時候|一個文字,一段歷史,搜狐,2020-11-24
- ↑ 書法丨原來小篆是中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由國家規定的標準漢字形態!,搜狐,2017-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