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中的身影(溫秀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風雨中的身影》是中國當代作家溫秀清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風雨中的身影
居家隔離的日子,手機屏幕,成了我望見外面世界的眼睛,每一條與疫情有關的新聞,每一個與感染者有關的數字,都會深入心底。一個生命的突然凋零,一個無辜身影的毅然倒下,每當刷到這樣的消息,心就會莫名地疼一下。
姚從微信中發來消息,要和作協里幾位志願者,攜手一個公益基金會組織為抗疫一線送愛心物資,去慰問堅守基層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問我是否可以同行。我立即回覆:「可以。」收上手機,從沙發起身,深深地呼一口氣,這陰霾日子似乎因為有了期待而變得有色彩起來。
我把這興奮的消息跟準備睡覺的先生說了,先生像觸電般從床上坐起,用驚訝的眼神望着我:「什麼?你要去一線?特殊時期,你去不是添亂嗎?」見他那麼緊張,我也不敢多言。我們彼此沉默着,夜又陷入靜寂。
自武漢封城以來,疫情更是來勢洶猛。這幾天鄰區迅速新增十幾例。新聞、抖音有關疫情蔓延的信息鋪天蓋地襲來,居家的人有點坐立不安,人心惶惶了。政府部門更是緊張不已,有關領導根據中央的防控策略,馬上採取防控一級響應:封路,封村,封小區。對各出入道口全部封閉、設卡,安排人員24小時值班,嚴防死守。社區路口,高速路口、鄉鎮村口,醫院成了抗擊疫情的最前線。尤其是各個社區,成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因此,警察、志願者、媒體記者、愛心人士、基層黨員幹部,他們成了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首當人物,在抗疫一線上留下一道道美麗的身影,我若能當一天志願者,身臨其境,何不也是一種卑微的抗疫?第二天早上,我跟先生再次談起我想去參加這次活動,先生見我態度堅決,終於同意了。
出發的日子如期而至,我起得特別早。把家裡最好的口罩戴上,再套上手套,進行全副武裝一翻。準備出發時,平日木訥的先生,竟舉起拳頭給我一個「給力」的手勢,一聲不響地望着我出門。我忐忑地走下樓梯,天空霧蒙蒙的,沒有太陽,也沒有雨。行走於小區中,四周靜悄悄的,我不禁掖了掖衣角,心裡被一股莫名的恐懼籠罩着,仿佛一不小心,那無形的病毒就會趁虛而入。小區的三個門被關閉了兩個,只剩一個出口供人出入。走到出口,平時一位保安的大門,現在變成了四位,旁邊還站着兩位物業工作人員,他們有的在登記出入人員信息,有的給回小區的人員量體溫。見我要出門,一位保安馬上向我走來,他一改平日的模樣,臉上戴着口罩,戴着手套,嚴肅地說:「今天要憑票出門哦,而且一天只能出去一次。」我向他點點頭,取完票就走。
在約定的地點與姚會合,匆匆往群山社區趕。社區路口立着一個臨時搭建的帆布棚,幾個身穿紅黃相間馬甲的人在路口徘徊着。群山社區里住着一千多位居民,據說年底從疫區回來的人員很多,這路左邊通往動車站,右邊通往朋山嶺隧道,如此重要的交通路口,怎麼可能輕易放過。當然會在此設卡,派人24小時日夜嚴防死守。看到我們,兩位值崗人員立馬走過來,詢問一番,然後對着我們的額頭就是一「槍」。他們說,雖然你們是來送物資的,但還是要按規距受檢。他們戴着口罩,雖然看不清面孔,但透過那淡定從容的眼神,能感受到,他們並沒有我們想象中慌亂和恐懼。不一會兒,一同參加活動的老陳開着小車也來了,緊隨着一輛中型貨車緩緩駛入。保安對他們同樣進行身份檢查,測體溫。在社區辦公樓大廳門口,貨車司機走下駕駛室,麻利地打開車後廂的門,在一旁等候的人員就七手八腳地忙碌起來,把一箱箱礦泉水、方面便、消毒液,華芙餅卸在辦公樓門口。我呆呆地望着,有點恍不過神,從沒有見過如此莊重無聲的勞動場面。我舉起手機,讓這一幕定格在屏幕里。
貨車離開社區時,灰濛濛的天空飄起了細細的雨絲,老陳載着我們幾個志願者跟着那輛貨車走向下一站。
北峰派出所門口,熒屏上的紅字左右滑動着,周圍靜悄悄,安靜的時間裡,更讓人感覺身邊瀰漫着一股神聖的警威氣息。儘管我們已經跟所里的有關人員聯繫過,可是保安還是不讓人和車進入,直到幾個穿制服的警察匆匆出來迎接。車一停下,就下起了大雨,警察也顧不得跟大家多說話,和志願者們迅速把抗疫急需用品和抗疫防護用品卸下,他說一會兒就得出去巡邏。警察在人們的眼裡,常常扮演着不受歡迎的角色,就連大人逗小孩時也會說:「再皮,再皮就叫警察叔叔抓走。」職業的威嚴,使他常常把火熱的心深藏於冷峻的外表下,把個人的孤獨寄予一次次的寒風冷雨中,一肩挑起除暴安良的重任。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成了無數緊急求助的報警者,疫情檢測點、街頭巷尾、公共場所、村間鄉道,他們的身影無處不在。思緒起伏間,兩部警用摩托載着四位警察,風一樣地消失在雨霧中。貨車司機也開動汽車,向着下一站出發。摩托車的身影劃破雨幕,斜風冷雨中,我仿佛聽到他們發出「疫情在前、警察不退」的錚錚誓言。
「泉州北」高速出口,是我從德化老家到泉州的出口之一,也是我從泉州返回老家的入口。它似一位久別重逢的家人,那麼熟悉,那麼親切。如果沒有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這個春節,這裡也是我與親朋好友歡聚一堂的必經之路。雨噼哩啪啦地敲打着車窗,我們打着傘下車。儘管處於特殊時期,還是有不少車輛進進出出,交警一手撐傘,一手在指揮車輛停下,對每一位司機和車上人員進行檢查,是否佩戴口罩和手套,盤問行走路線,對一些特殊人員耐心勸返。金黃的警徽印在胸前,閃着光。幾名年輕男生自願者拿着槍式測溫儀,對車內司機和乘客逐一來個「溫柔一槍」,然後由同事登記有關信息,確認體溫正常才投個微笑,輕輕地揮手放行。舉手投足間,眼神始終流露着年輕小伙子的樸實,純真。一位身穿白羽絨服的女生,坐在臨時搭建的鐵棚里,在一張簡易的桌子上不停地寫着,冰冷的氣溫凍得她不時地搓一下手。這個出口位於豐澤區北峰街道肖厝社區,毗鄰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清源山,是通行泉州市區重要通道之一。同行的老陳是社區聯防員,從武漢封城時開始,他就被安排到這裡輪崗值班。他說,這裡前不着村,後不着店,就是有着店,現在也是關門的。這段時間又逢下雨,料峭春寒、風雨淒淒。白天還好,一到晚上,想喝一口熱水都沒有,他們的午餐都是自帶的,更不用說深夜時,能吃上一碗熱騰騰的夜宵了。口罩、消毒液、手套這些防護用品更是緊缺。看到這支物資支援隊的到來,一位交警激動的地說:「水真的很需要。」隨後,一場無聲的工作又在井然有序地進行着。他們忙碌的身影在飄飄灑灑的春雨中穿梭,薄薄的雨衣在風中輕飄衣角,粉的,綠的,藍的,如一片片彩旗。轉身之際,那年輕小伙的背影酷像家裡的兒子,一種莫名的心疼感襲上心頭,90後的他們,哪個在家裡不是父母的掌中寶?可他們干起活來卻一點都不含糊。
春雨還在嘀嘀嗒嗒地下着,我們幾個志願者們奔走於派出所、社區、街道、醫院,學校等抗疫一線上,不知不覺走了12個值勤點。大家都忘了時間,忘了沒吃午餐,直到傍晚才各自回到家中。我還是非常害怕,雙手、衣服、頭髮全部清洗一遍,才在沙發上葛優躺下來,心卻久久不能平靜。一幕幕忙碌的身影,一句句真情流露的話語,一直在腦中縈繞着,心裡竟然有種說不出的失落與酸楚。
在這似乎異常漫長的冬天里,我們所有的人都在經歷着一場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這場來勢洶洶,步步緊逼的新型冠狀病毒,席捲全國各地,註定這鼠年春節的不平凡。但是,總有那麼一群人,他們是白衣天使、是公安幹警、是黨員、是志願者、是環衛工人、是小區物業者、是社區工作者、是默默無聞的普通人……他們自覺放棄闔家團圓的美好時光,以號為令,奔赴在抗疫防疫的第一線;是他們鑄起了銅牆鐵壁,守好每一道卡,護住每一座城。風雨中,他們是戰鬥在抗「疫」第一線上最美的的身影,是挺在群眾面前的「隔離帶」和「保護神」。我們在他們搭建的屏障里安度歲月。那一個個奔波操勞的身影,食無飯點,寢無規律。那是誰的兒女?誰的愛人?又是誰的父母?那身影附着誰的牽掛?承載着誰的擔憂?揪扯着誰的心疼?拴繫着誰的牽腸掛肚?
是啊!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1]
作者簡介
溫秀清,泉州市作家協會會員、豐澤區作家協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