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飄逝的絕唱(李存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飄逝的絕唱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飄逝的絕唱》中國當代作家李存葆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飄逝的絕唱

那是一個理性暈眩年月。文化原野上的尋找被完全凍結,精神土地上的耕耘被視為非法。人們本來多彩的心靈,僅能在「語錄本」組成的紅海洋里統一洗滌與淨化。

當時我還不滿二十歲,在青島某野戰軍軍部搞報道。眼見圖書館的大量藏書即將付之一炬,生性愛書的我,遂生「竊書」之念。那時寫稿沒有稿酬,卻多有像章贈與。我用數百枚像章「買通」了圖書管理員,獲得古今中外名著四百餘冊。我雖為士兵,但因寫報道分得一間單人宿舍,這便有了「金屋藏書」的條件。儘管當時有八個完美英雄常在耳邊縱情歌唱,儘管紅燈一盞已把征途照亮,但每至夜闌人靜,我還是房門緊插,懷着好奇心去讀那些「黑書」。開初,我儘管提醒自己切莫「中毒」,但在那散發着墨香的書頁里,卻發現了那麼多坦然奔馳的靈魂,那麼多有着七情六慾的精靈,他們或長嘯或低吟或悱惻或纏綿或歡悅或悲傷,都以難以抵禦的鮮活與迷人,「俘虜」着我。美不勝收的精神大宇宙,在有限的書頁里進行着無限的拓展……

記得看《紅樓夢》讀到第二十三回時,有這樣的細節:寶玉把他正偷讀的《西廂記》推薦給林黛玉時說:「……真是好文章,你要看了,連飯也不想吃呢!」黛玉:「……接書來瞧,從頭看去,越看越愛,不頓飯時,已看了好幾齣了。但覺詞句警人,余香滿口。一面看了,只管出神,心內還默默記誦……」兒時,我僅看過一些《西廂記》的年畫,讀初中時,也翻過《太平廣記》里的不足三千言的《會真記》,對那能使林黛玉齒頰留香的《西廂記》卻未讀過。我忙從那堆「黑書」匆匆查找,竟找到了中華書局及古典文學出版社刊行的諸多版本的王實甫的《西廂記》。

古往今來,描寫愛情的讀物,車載斗量,恆河沙數。然經歷史篩選,能擺到書架上的卻萬不及一。當精神產品的監督崗哨被拆除以後,王實甫的《西廂記》重又光燦於世,可資一讀的金人董解元的《諸宮調》也隨之出版,連昔年被士林所不齒、明人李日華所編的「南西廂」也搭車兜售。有了比較便有了鑑別,在眾多的「西廂」中,獨「王西廂」乃曠世一絕唱,「若玉環之出浴華清,綠珠之採蓮洛浦(朱權)」,是真正的花間美人。

今人出遊,往往會被古時文人用美的魔杖點化出的詩意所誘引。也許年輕時讀「王西廂」曾產生過心靈的震撼,那「絕唱」的發祥地普救寺,早已成為我精神故鄉中的一株菩提樹。

是什麼使王實甫的一管弱筆那般神奇而空靈?

是什麼使佛寺中一雙情侶的心靈像琥珀般晶瑩?

是什麼使西廂里兩個戀人的情感如醇醪般濃冽?

在新千年的第一個仲春,我心靈的馬車裡載着幾多困惑,幾多惆悵,來到永濟市普救寺,重溫那讓人思索不盡、咀嚼不盡的如幻如真的故事。    永濟,地處黃河中游,位於山西南端,舜帝在此建都時稱蒲坂,後改稱蒲州。

世界上,大凡一部經典作品的誕生,都離不開獨特的歷史、地理尤其是文化的燭照。當我一踏上永濟這片古老的土地,便強烈地感受到,一曲曠世絕唱在這裡誕生,乃天經地義之事。

九曲風濤的黃河,由內蒙草原掉頭向南,劈開黃土高原,直瀉華夏腹地,浩浩蕩蕩的大河將這腹地分為河西與河東,成為秦地與晉域的天然分界。黃河以她金色的乳,旋轉的漿,溉澤着永濟這片豐土吉壤。

位於河東的永濟,南傍中條山。三月的中條山,是由碧綠、草綠、蔥綠、翠綠、黛綠、石綠、墨綠、銅綠編織的奮發的世界。遍山野花靜謐踴躍地開放着:銀白的龍柏吐蕊,金黃的連翹綻放,火紅的春梅播香,艷紫的杜鵑含苞……花是中條山春的佩環,春的金釵。中條山中多清泉流溪,那清粼粼碧玉般的泉水,是大山梳妝的明鏡;那條條流溪里柔美舒展的漣漪叮咚作響,是奇峰懷抱里的琴弦。

名山藏古寺,勝地多道觀。中條山中那星羅棋布的名庵古剎分明在告訴我,往昔的中條山和山中那造物主的傑作五老峰,更加旖旎雄奇。清康熙時有碑文贊曰:「條山秀甲三晉,五老峰嶙峋萃峻,秀麗更甲條山。」晉代酈道元《水經注》中對五老峰褒揚有加:「奇峰霞舉孤標秀出,罩絡群峰之表。」從有關方志典籍中,我還得知,中條山中多珍禽異獸。那流雲般的珍禽曾抖翮振翼,鳴繞枝頭,曾凌虛翻飛,衝刺絕頂,它們是大山的精靈;那數不清的走獸曾在山岩上翻滾嬉戲,宣洩着過剩的精力,也曾在山谷中騰驤奔逐,呼嘯着不倦的生命旋風,它們是奇峰的魂魄……

永濟城西,有蒲津渡遺址。十年前,考古工作人員從黃河故道的深土裡,發掘出四尊小山似的唐代鐵牛。此時,鐵牛仿佛用那雙雙誠實的眼睛在告諭我:唐時的蒲津渡口是何其喧呶與熾盛。

早在春秋時,這蒲津渡口就架起黃河上第一座以舟楫竹索相銜的浮橋。盛唐時,浮橋的竹索易為鐵索,蒲津渡兩岸,各就地鑄造了四尊鐵牛,牛以執纜,充作地錨。八尊鐵牛重達三百噸,牛之壯碩,足使「河蛟失其怒,陽侯(古代傳說中的波濤之神)斂其雄」。《永濟縣誌·開元鐵牛銘》中,曾這樣讚頌鐵牛的作用:「橋如長虹,笮如游龍,纜之維之,如砥如墉。」正是這浮橋,使一條古驛道西接長安,東連齊魯,北達幽燕……

就在這蒲津渡遺址旁,還深埋過連當今六歲稚童也知曉的名樓——鸛鵲樓。那燦若仙子的被稱為鳥中「貴族」的鸛,曾在黃河那遼闊的水面上,進行着美的翔舞……

[1]

作者簡介

李存葆,男,1946年2月19日生,山東五蓮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