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香椿樹街故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下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香椿樹街故事》是蘇童的作品,於2008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由一系列發生在香椿樹街上的故事構成。

《香椿樹街故事》生動地再現了一條南方的老街上的一群少年的殘酷青春以及街坊鄰裡間的故事。 《騎兵》、《古巴刀》、《舒家兄弟》等敘述了備受壓抑的人物激烈地反抗命運的故事,《刺青時代》中城北石灰場上少年們的帶着血腥味的鬥毆,《西窗》中善於說謊的十四歲女孩紅朵的消失,《沿鐵路行走一公里》以撿拾鐵路附近各類自殺者的遺物為樂趣的怪癖的少年劍,由於妹妹和扳道工老嚴的死亡而更加孤獨,《白雪豬頭》和《人民的魚》津津樂道於女鄰居間的人情往來……在這些中短篇小說里,香椿樹街上的一群少年在打架、游泳以及對鄰家女孩的胡思亂想中度過了青春歲月。 本書逼真地再現了南方小街上一群少年的殘酷青春,以及街坊鄰居的生活百態。人物的孤獨、宿命意識在蘇童小說中得到了形象地展示。


從巴別爾《敖德薩故事》,到奈保爾《米格爾大街》,再到曹乃謙的《到黑夜想你沒辦法》,這樣的小說形式賦予作家的自由度令人欣羨:在偏愛長篇的年代,嬉戲於精悍的篇什里小試牛刀,可以避開對新作家而言構思體系的龐大勞作;小短篇的情節相互獨立,風格和氛圍又一以貫之;可以用熟悉的環境做故事的天然溫室,情節和人物像群野蘑菇一樣,隨意生長又顯得錯落有致;回憶中的點點滴滴也都能用作素材,亦無須過度勞煩想象力。 不獨作家,商業社會中忙忙碌碌惜時如金的當代讀者也能感受到便當之處。擁有大段空閒時間、一氣呵成讀長篇巨著已經不可能,要想讀者把一部長篇從頭看到尾、不遺忘故事情節,作者只得挖空心思把「念」懸了又懸,最好再放點言情和恐怖加重口味。這樣,閱讀倒是一鼓作氣而又驚險刺激,過山車一樣——但過了也就過了,作家沒留下什麼,讀者腦子裡留不下什麼。相比之下,成名已久的蘇童寫作《香椿樹街故事》這樣的「街巷故事體」,倒是主動為快節奏中的細嚼慢咽提供了可能。 小說講述的是那個還留在許多中國人記憶里的七零年代。十多年後,中國的人群開始急遽分化,到如今,窩棚里農民工的失學孩子和旁邊高樓上講火星文的小網蟲已經沒有什麼共同語言了。七零年代,仿佛是最後一個可以由地理劃分「群落」的時代:住在一起的人雖各有各的悲劇,但這些悲劇還可以放進同一本小說而不至於太有「張力」:逃過歷史劫難的老人低調殘喘於世;麻木本分的成年男人,工作之餘沉溺在自己良或不良的嗜好中,只用皮帶和孩子交流;主婦們以勤勞和節約對抗貧乏的物質條件,又以傳播流言、攀比妒忌來對抗與勤勞和節約相伴的精神貧乏……青少年是最可憐的一群人,或者說,人生的悲劇結局,往往在此時已經彰顯出來。 蘇童偏愛的角色都有些荒誕而堅韌的嚮往:想變貓的小男孩,喜歡花傘的小女孩,想當騎兵的羅圈腿,想當幫派領袖的小瘸子……而蘇童筆下的命運之神就喜歡拿他們開涮。或許平庸渾噩、隨波逐流真是那個時代具有中國特色的生存哲學;或許蘇童偏愛悲劇,偏愛講述希望的種子如何生根發芽、枝繁葉茂,最終結出悲劇的果實。不管怎樣,這本《香椿樹街故事》確實以灰色為主調,屈指可數的幾筆藍色、紅色、粉色,只能反襯出灰色命運之神的強勢。 人做物的奴隸不獨是商業社會的弊病,只是這樣的故事在商業社會更顯得大手筆一些。在《香椿樹街故事》中,因物而起的悲劇既有時代特色,也打上了蘇童的烙印:但凡別人沒有的東西,必定是物主的禍根,不拘一把花傘還是一雙鞋,一個木馬還是幾把古巴刀,都能把故事情節推向直見性命的高潮。有時像是模式化的偵探系列劇:嫌疑犯一一登場,且看攝影師給了誰一個特寫鏡頭,他就是真兇無疑。蘇童小說里的命運之神,終究是有些脾氣可摸的——也因為插手了香椿樹街這個生態群落,這本書終比《米格爾大街》和《敖德薩故事》遜色些許。

作者簡介

蘇童,原名童忠貴,中國當代著名作家。1980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江蘇分會駐會專業作家、江蘇省作協副主席。代表作包括《園藝》、《紅粉》、《妻妾成群》、《河岸》和《碧奴》等。中篇小說《妻妾成群》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並且被張藝謀改編成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獲提名第64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蜚聲海內外。 2015年8月16日,蘇童《黃雀記》5部作品獲第九屆茅盾文學獎。 2016年12月,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85年底,蘇童被《鐘山》雜誌招納到麾下,成為《鐘山》雜誌最年輕的編輯。 1987年,蘇童與中學同學魏紅結婚。這一年蘇童的短篇小說《桑園留念》發表在《北京文學》第二期,這篇小說被蘇童認為是自己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小說。該年蘇童在《收穫》的第五期發表了《1934年的逃亡》而一舉成名,同洪峰、格非等一起成為先鋒小說的領軍人物之一,小說別具一格的敘事方式、敘述語言,成為先鋒小說的代表作。 1988年9月,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了蘇童的小說集《一九三四年的逃亡》。同年,蘇童在《收穫》雜誌發表個人最著名的代表作《妻妾成群》,後被張藝謀改 ……

內容預覽

我表弟左林是個羅圈腿,這意味着他無論如何努力,腿部以及膝蓋是無法合攏的。我姨父左禮生將這不幸歸咎於左林幼時對一匹木馬的迷戀,也不知道有沒有科學根據。那是一匹從街道幼兒園淘汰下來的木馬,苦命的大姨當時還健在,是幼兒園的保育員。她利用關係,花五毛錢為兒子買下了這件龐大的禮物。她知道這禮物對丈夫也有益,有了木馬,左禮生就不用天天趴在床上給兒子當馬騎了。那匹木馬我小時候也見過,卻無緣一試,左林不讓別人騎。我記得馬身藍色的油漆已經剝落,馬頭兩側的手柄經過無數個孩子的抓捏,很像一對活生生的光滑而油膩的馬耳朵。左林從早到晚騎在木馬上搖晃,他在木馬上吃飯,看連環畫,有時候困了,就抱着馬頭睡着了,左林就是那麼自私,寧肯抱着木馬睡,也不讓別人騎。 左 …… [1]

參考文獻